去年7月,我回到老家福建省福安市坂中畬族鄉,擔任仙巖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我大學學的是建筑學專業,鄉親們對我的第一印象特別直接:“你這本事,跟我們這里的需求正好對得上?!编l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村莊規劃編制和鄉村振興理論,陌生的是鄉村社會運轉機制和群眾工作方法。我決心沉下心去,邊學邊干,真正為村里做實事。
仙巖村是一個純畬族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村內能俯瞰福安市區全貌,風景優美,距市區僅10分鐘車程,但是由于地勢崎嶇、缺乏建設用地,找不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何揚長避短,點燃產業發展動力,是仙巖村發展的當務之急。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面向未來的村莊規劃修編需求,我通過分析規劃資料、無人機航測、駐點踏勘、采訪座談,形成了一篇兩萬字的國情調研報告。
好規劃是“磨”出來的。優秀的村莊規劃不僅是國土空間上的幾何圖案,更是對村莊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維度的全方位、深層次謀劃,在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同時,必須充分尊重每一片土地、每一份心意。我一邊熟悉日常事務,一邊將不斷涌現的規劃想法記下,定期與村書記探討。但熟悉村情、經驗豐富的村書記總能基于實際情況提出合理質疑,讓我冷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思路。經過反復推敲,我們結合仙巖村的歷史文化、氣候地形、區位交通等特征,確定了“近郊畬風田園綜合體”的發展定位。我以創建福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為契機,協助村“兩委”謀劃了文創基地、畬農產品輪作基地、人居環境改造等項目,利用仙巖村人文、自然景觀,植入休閑康養等新興業態,打造仙巖農文旅IP,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規劃的生命在于實施。我積極運用專業知識協助推動項目落地,從前期調研策劃,到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從對接各級部門,到與運營團隊協作;從指導現場施工,到參加具體勞動……在多次的邀約、調研、洽談、調整后,終于爭取到了上級部門的支持和運營團隊的進駐,一個個項目陸續落地,仙巖村未來的圖景越來越清晰。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光靠規劃建設還不夠,根本上要靠村民們關心支持,共同努力。有一次,一位村民因為一塊土地權屬爭議問題找到了我。面對群眾訴求,我通過實地考察、航拍測坐標,與數據庫進行比對等方式,聯動鄉市綜治中心,幫助其化解了糾紛問題。
隨著到村任職的時間增長,我在日漸熟悉村務的過程中,越發感到基層工作的重要性,越發感到選調生到基層鍛煉的重大意義。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都會想起自己是一名年輕的選調生,身有寸長,正可報答父老鄉親,而吃苦也是強筋健骨、茁壯成長的寶貴機會。
陳鈺杰

陳鈺杰(右一)正在推介仙巖村八角絲瓜。(作者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