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晨光帶著涼意,拂過新港口村的樹梢。剛走進村口,村民陳澤明就指著那棵高大的桑樹笑開了:“這可是咱村的‘寶貝’!農忙歇腳、開小組會,大伙兒都愛往這兒湊。”樹下,三五位村民嘮家常,笑聲盈盈——這處被村民稱作“自然議事廳”的角落,藏著新港口村基層治理的溫度。
桑樹下的熱鬧,是湖北省石首市東升鎮新港口村基層治理活力的縮影。今年以來,村里創新推出“新港夜話”——每到周四傍晚,在鎮聯村干部的參與下,村干部就帶著筆記本,在大樹下、文化廣場等5處議事陣地,和村民圍坐談心。
“我們組泵站壞了,田里缺水,再不修要誤了農時!”今年的一場“夜話”上,村民胡志高的話音剛落,村黨支部書記姚東貴就掏出筆記本登記,隔天就聯系了維修隊。不到兩天,泵站修好了,胡志高特意跑到村里道謝:“咱這‘夜話’不是擺樣子,是真能解決問題!”
據統計,今年以來“新港夜話”已舉辦13場,收集村民訴求37個,辦結率超80%。從路燈維修到溝渠疏通,從醫保咨詢到鄰里矛盾,樁樁件件都落在了實處,村民的幸福感在你一言我一語中節節攀升。
治理有溫度,文化更要添活力!新港口村錨定“民俗新港 文化興村”目標,村黨支部牽頭成立志揚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創新“黨支部+企業+農戶”模式:村里的舞龍隊、龍舟隊、大鼓隊等7支“草根藝術團”,不僅能在村里的節慶活動上亮相,還能承接外地大型文藝演出。演出收入按三七分成,村集體拿三成用于文化設施升級,隊員拿七成,“去年我光靠舞龍就多掙了7000塊!”李四秀笑著說,如今村里百余名文化愛好者都成了“文化帶頭人”,既傳承了民俗,又鼓了腰包。
今年5月,“2025年中國龍舟公開賽”(湖北荊州站)賽場上,石首龍舟隊一舉斬獲三項桂冠,其中9名隊員正是由新港口村選送的。“站上賽場時,滿腦子都是在村里訓練的日子!”隊員彭軍說,比賽直播時,全村人擠在村部大屏幕前加油,奪冠那一刻,歡呼聲差點掀翻屋頂。
不久后,村里的龍舟文化基地正式投用——青磚黛瓦的展陳區里,舊船槳、老鼓槌等老物件訴說著龍舟歷史;開闊的體驗區里,村民和游客能親手劃槳,感受龍舟競渡的激情。“以前端午劃龍舟是‘臨時湊隊’,現在有了基地,民俗傳承有了‘家’!”龍舟隊隊長劉國祥說。
如今的新港口村,正朝著更高目標邁進:村里計劃整合民俗館、文化大舞臺、龍舟文化基地等資源,完善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設施,爭創國家級3A風景區。
夕陽西下,樹下又聚起了聊天的村民。從柴米油鹽的家常話,到龍舟競渡的吶喊聲,從民生事,到平安景——一幅“產業興、文化活、治理優”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新港口村徐徐展開。
通訊員 張章苗 李子豪

新港口村村民在樹下議事。李子豪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