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特派員進駐園區,服務工業倍增;精兵強將沉入口岸,破解跨境金融堵點;源源不斷的人才扎進鄉村,為“云花”“云咖”“云果”等特色資源轉化提供信貸支撐……云嶺大地上,一場以“人才下沉”為核心的金融服務如火如荼展開。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人才賦能新質生產力、支撐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聚焦“四鏈”融合,緊扣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需求,2024年,云南省委人才辦牽頭,會同省委金融辦啟動金融特派員試點工作,推動一批懂政策、通業務、接地氣的金融專業人才走向基層、走進企業、走入鄉村,著力為全省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試點工作啟動以來,25家銀行業機構、7家保險業機構、6家投資業機構和3家證券業機構陸續響應,首批552名金融特派員深入一線。
“我們選拔的標準是政治過硬、業務精通。”云南省農信社人力資源部負責人介紹,全社建立起“一人派駐、團隊支撐、全社聯動”的工作格局,并將金融特派員經歷作為干部選拔、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確保金融特派員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來自昭通市鎮雄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的金融特派員張騰,于2024年10月被派駐牛場鎮、花山鄉兩地,開展“進農村”專項服務。面對農戶信息不全、融資渠道窄的現實困境,她與同事推動“整村授信+白名單”,把“信用”變成農戶手中可用的資金。
為保障金融特派員有效履職、精準服務,云南建立起一套清晰的任務清單。“進園區”主要推動落實科技貸款損失風險補償等6個方面工作,“進口岸”主要推動開展跨境人民幣現鈔委托調運等4個方面工作,“進民企”主要推動搭建“政銀企”協作機制等4個方面工作,“進農村”主要推動涉農金融產品和服務普及創新等5個方面工作,“進融信服平臺”主要推動平臺與金融機構深度對接等4個方面工作。
截至目前,金融特派員累計走訪市場主體6.7萬戶、農戶28萬余戶,提供金融政策宣講和咨詢服務3.7萬余次,幫助制定個性化融資方案2.9萬個,引導5.6萬戶企業注冊使用融信服平臺。
金融特派員制度的優勢在于協同聯動。在昆明高新區,金融特派員俞昱丞注意到昆電工電纜有限公司存在“專利多但抵押物少”的融資痛點,他迅速聯合銀行與評估機構,組建專項服務團隊,將企業持有的41項專利技術轉化為融資資本,最終成功發放2000萬元知識產權質押貸款。
為盤活人才資源,云南整合省內金融人才和博士服務團等力量,柔性引進發達地區金融專家,組建“云南省金融人才政策服務團”,主動上門提供服務。在服務模式上,采取“一人一點”“一人多點”或“多人一點”等靈活方式對接企業需求。同時,全省建立起共商會診機制,協同破解重點產業在投融資管理、監管治理與風險防控等方面的難題,構建起“政銀企”三位一體的金融服務生態。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我們將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完善金融特派員選派、管理和激勵保障機制,推動更多金融活水暢流產業鏈上下游、澆灌萬千經營主體,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堅實、持久的金融動能。”云南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通訊員 云組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