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劉玲玲)“下樓走幾步就到了中醫理療館,方便又實惠。”近日,在貴州省仁懷市中樞街道茅臺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中醫理療館內,剛做完理療的居民張大爺對家門口的新服務贊不絕口。
仁懷市創新推進“社區合伙人”服務模式,廣泛鏈接社會力量,盤活社區閑置資源為民服務。由仁懷市委組織部牽頭,各街道社區黨組織向社會發布招募令,尋找有能力、有信譽、有公益心的“社區合伙人”,推出“幸福食堂”“中醫理療館”“惠民停車場”等品牌服務,并推動醫療健康、法律咨詢、教育培訓等不同領域的合伙人組建聯合體,打造“法律服務室”“公益小課堂”等一站式服務套餐。
為保障服務可持續、見實效,仁懷市建立“社區合伙人”聯席會、居民反饋會等常態化協商平臺。同時,對入駐項目建立準入退出和績效評估機制,還通過公益積分兌換、低償服務、項目資金補貼等多元激勵方式,讓合伙人也有收益、也得實惠。截至目前,全市已引入各類合伙人機構70余個,孵化社區服務項目80個,累計服務居民超5萬人次。“社區合伙人機制把社區和有能力有意愿的第三方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既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也讓社區陣地用到實處。”葡萄井社區黨總支書記陳雪飛深有感觸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