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要等兩三個小時輪渡,現在宦子口大橋通車了,幾分鐘就到對岸!”10月29日清晨,湖北省洪湖市瞿家灣鎮陳灣村村民陳德才駕駛滿載螃蟹的三輪車駛過宦子口大橋。這座全長806米的大橋,從審批到建成通車僅用4個月,創造了洪湖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建設的“加速度”。
一座橋,折射出一片區域的發展活力。今年以來,洪湖市聚焦“抓黨建、強基礎、興產業、促振興”,開展“洪湖岸邊是家鄉”黨建片帶建設,將6個鄉鎮街道30個村串聯成線,以“黨建鏈”串聯“發展鏈”,深入實施堡壘提升、生態治理提標、基礎設施提檔、文旅發展提質、富民產業提級、基層治理提效“六大工程”,打響了一場覆蓋74.3公里沿湖區域、總投資12億元的鄉村振興攻堅戰。
“小積分”兌出鄉村治理“大能量”
“老顏,這個月積分又能換兩桶油了!”在瞿家灣鎮桃花村的“積分超市”,村黨總支書記周永福笑著給村民顏家模登記積分。很難想象,這位曾對環境整治“袖手旁觀”的老漢,如今成了村里的“環保達人”。
變化的背后,是洪湖市以積分制推動基層治理與生態保護深度融合的探索。針對農村環境整治中“干部干、群眾看”的難題,洪湖市創新實施“積分制”管理,在全市233個村實現“積分超市”全覆蓋。村民參與生態治理行動可兌換積分,憑積分兌換洗衣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耙郧按甯刹亢捌粕ぷ記]人動,現在大家主動‘掙積分’,連小孩都知道‘不亂扔垃圾能換文具’?!碧一ù宕逦瘯魅嗡懔斯P賬:積分制推行半年來,全村“三堆三亂”問題減少80%,村民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從30%躍升至90%以上。
“小積分”激活群眾參與生態保護的“大能量”。洪湖水質均值已連續9個月達到Ⅳ類,為2016年國家對洪湖水質正式考核以來最好水平,“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在洪湖岸邊真正實現同頻共振。
生態治理既要“群眾動”,也要“機制活”。洪湖市打出“結對共建+專業攻堅”組合拳。組織25家市直單位與沿湖30個村結對共建,選派35支105人的“兩清”工作組,在沿湖村開展“清潔家園”“清渠潔岸”行動,“一村一策”制定整治方案。在濱湖街道太馬湖村,工作組聯合村“兩委”創新“黨員包片、農戶包院”責任制,將全村劃分為8個網格,黨員帶頭清理溝渠12公里,帶動村民自發拆除違建棚屋23處;在漢河鎮小港村,針對養殖尾水直排問題,工作組聯合農業農村局實施“三池兩壩”尾水治理項目,項目覆蓋養殖面積1.65萬畝,惠及農戶2000余戶。如今村里的養殖尾水達標排放,溝渠里又能看到魚蝦游動。
“小資源”變身鄉村振興“活資產”
“從城區開車5分鐘就到鐵牛農場,國慶假期帶孩子體驗農耕,在家門口就能享田園樂趣!”洪湖市區寶媽彭翩笑著說。
其實,兩年前這里還是片荒灘。變化,源于螺山鎮鐵牛村黨總支領辦合作社,發動能人募資26萬元,帶動36戶農戶資金入股、15戶農戶土地入社,整合閑散資源,打造出集民宿、游玩、采摘、垂釣、婚禮、研學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地標,實現“荒灘變游園、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民”。“國慶中秋假期期間,農場接待游客1萬余人,帶動30余村民參與,收益5萬余元?!辫F牛村黨總支書記余爭介紹。
鐵牛農場的“熱”場景,是洪湖市“小資源”變“活資產”的生動實踐。立足全域資源稟賦,洪湖市推動“特色園區+業態融合”發展,讓散落的鄉村資源聚合成產業發展的“強磁場”。通過整合閑置土地、林地、水域等“沉睡資源”,打造了螺山村特色采摘園、中原“悅塘小村”等重點園區,形成“一村一景、一園一特色”的格局。
資源喚醒只是第一步,如何讓“田間”價值延伸至“云端”?洪湖市作出回答:延伸產業鏈。洪湖市將電商作為激活農產品價值的“金鑰匙”,聚焦“洪湖蓮藕”“清水蟹”等特色產品,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并培訓返鄉青年、農戶成為“新農人主播”,通過直播帶貨、短視頻推廣拓寬銷售渠道。目前,洪湖市通過“小資源”的精耕細作,已構建起“休閑農業+特色種養+電商銷售”的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格局。今年上半年,全市農村網絡零售額突破8億元,帶動數萬戶農民增收......這樣的圖景,還在洪湖岸邊不斷延展。
“紅引擎”點燃鄉村振興“新動能”
“穿上紅軍裝,演一段赤衛隊故事,走一趟青石板老街,這才是真正的紅色體驗!”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來自武漢的大學生李娜剛結束一場沉浸式情景劇。洪湖市瞿家灣鎮以“紅”為底色,通過“風景流動、場景靈動、儀式生動”等創新舉措,讓革命老街煥發新生。
瞿家灣的紅色蝶變,是洪湖市以“黨建鏈”串聯“紅色資源鏈”的生動注腳。作為黨建片帶建設的核心板塊,洪湖市將紅色文旅作為激活全域振興的“強引擎”,通過“點上突破、線上串聯、面上融合”的策略,推動紅色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
如何讓紅色資源“活起來”?洪湖市以瞿家灣鎮為示范,深挖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紅軍街等紅色資源,創新演紅色劇目、走紅軍老街、聽黨史新課、唱革命老歌、吃紅軍飯的“五步體驗”模式,讓游客在互動中觸摸歷史。同時,整合沿湖紅色景點與生態資源,打造“紅色研學+綠色觀光”精品線路。如瞿家灣紅色景區串聯洪湖生態旅游區,游客既能重溫革命歲月,又能泛舟洪湖、品嘗湖鮮,實現“紅綠交融”的體驗升級。通過黨建片帶建設,洪湖市將6個鄉鎮街道的30個村納入紅色文旅輻射圈,帶動沿線發展民宿、農家樂、手工藝品銷售等配套產業。今年上半年洪湖市接待游客超500萬人次,文旅綜合收入突破35億元,沿湖村集體年均增收20萬元以上,紅色文旅已成為帶動群眾增收、壯大集體經濟的“金鑰匙”。
通訊員謝欣宇

瞿家灣鎮上演紅色劇目。(洪湖市委組織部 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