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時分,海南省陵水縣新村碼頭的石板被太陽炙烤得滾燙,漁民們的身影在忙碌中透著“向海而生”的篤定與喜悅。這生機勃勃的場景,正是新村鎮以“先鋒建功工程”為引領,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的競爭優勢、發展優勢,推動漁業轉型、漁民增收、鄉村振興全過程的生動縮影。
新村鎮黨委主動扛起“領航者”職責,牽頭對新村潟湖近岸灘涂養殖產業用地進行科學規劃,聚焦魚苗育種養殖產業精準發力。以黨建為紐帶,構建“黨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民”的聯動模式,整合鄉村振興發展資金,通過“飛地”合作方式,以資金入股晨海種業有限公司,全程由黨員干部跟蹤項目推進、監督資金使用、協調合作事宜。
如今,該項目年均分紅約16萬元,不僅為村級集體經濟注入“紅色血液”,更讓漁民的“錢袋子”實實在在鼓起來。
面對傳統養殖模式的發展瓶頸,新村鎮主動作為,將破解難題作為檢驗黨建成效的“試金石”,統籌規劃1.2萬畝深海網箱養殖海域,全力推動養殖模式向深海轉型。
臨海的村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組建“黨員先鋒服務隊”,黨員干部化身“海上服務員”,下沉養殖一線開展“一對一”精準服務。在政策落實上,嚴格按照每戶49.5畝的標準,優先為清退漁民落實深海養殖用海權益,確保政策紅利直達漁民;在資源整合上,黨員干部帶頭牽線搭橋,引導漁民以深海養殖海域使用權作價入股,推動16家深海養殖合作社成立,吸納180名漁民抱團發展。
截至目前,已審批深海網箱養殖用海4458.8畝,2021年以來累計養殖商品魚1100萬斤,產值達1.9億元,漁民獲利約3600萬元。深海養殖,正成為帶動漁民增收的“藍色強引擎”。
在推動產業升級的同時,新村鎮深挖疍家文化內涵,以“黨建+致富帶頭人”為雙輪驅動,探索“漁業+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發動9名政治過硬、群眾信賴的黨員致富帶頭人,通過“黨員聯戶”機制,帶動85名漁民成立疍家漁排協會,并同步建立協會黨支部,實現“產業發展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協會黨支部牽頭制定發展規劃,黨員骨干率先出資帶頭集資,累計帶動協會成員投入980萬元,利用廢舊漁排和漁船改造建成特色海上疍家民宿,配套海上娛樂休閑中心、疍家陳列館等設施,打造沉浸式文旅綜合體。
2025年上半年,民宿營收突破300萬元,帶動158人增收。從2022年獲評“銀宿”,到2023年成為海南首家海上共享漁莊落戶地,再到2024年入選省四椰級鄉村旅游點,每一項榮譽的背后,都是黨組織引領文化賦能產業的有力見證,讓疍家漁排成為傳播疍家文化的“海上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