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多村“牧浴惠民澡堂”。 (拉多村村委會供圖)
7月23日,海拔4580米的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當雄縣羊八井鎮拉多村,日那山口的春天剛來不久。當晚,村里氣溫已接近10攝氏度。
晚上8點,太陽還沒下山,已經涼下來了。村民達次裹著一件厚外套,手里提著一個塑料袋,里頭裝著換洗衣服,起身去300米外的拉多村“牧浴惠民澡堂”洗澡。
村里的這個澡堂是今年5月剛建好的,每次洗浴只要5元。達次說,村里人家都沒有自己的洗澡間,過去他都是去鎮上浴室洗澡,交通費加洗浴費,共花費45元,還要來回跑40公里。
村級澡堂,是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安排的一項重要工作。今年1月,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下發了《關于在駐村工作中集中實施村級澡堂、廚房(食堂)“微改造、精提升”行動的通知》,提出要雪中送炭,解決基層干部群眾急需的洗澡難問題。
5月30日,拉薩市委組織部專門召開村級澡堂、廚房(食堂)“微改造、精提升”行動現場觀摩交流會暨駐村工作調度會,要求各地加大建設力度,推進移風易俗。
平均海拔4300米的當雄縣將改造提升行動列為“一號民生工程”,盤活閑置資源、培養衛生習慣、升級服務品質,增加村民的獲得感。
藏區不少地方海拔高、降雨少,加上不少村莊不靠河,村民洗澡難。拉多村駐村第一書記洛桑達瓦說,拉多村村委會所在地過去只有一口老井,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會凍住,用水難,打水費勁。今年村里打了新機井,用水緊張得到緩解,水源也足夠,但由于海拔高,冬天特別冷,要是村民家里裝淋浴間,從水井接水管到屋里,很容易凍住,這才是村民想建家庭淋浴間時面臨的實際困擾。
村里建一個公共浴室,成了很多村民的夙愿。今年4月,在駐村工作隊的積極推進下,拉多村村級澡堂開建了。
施工前,村里召開群眾大會,商定了澡堂建設的細節。選址,用的是村委會前的半閑置倉庫。在資金上,強基惠民資金出資3萬元,經村民代表大會同意從村集體經濟中拿出4萬元。經營上,設置公益崗負責澡堂衛生、消毒等日常管理。施工上,因為新打的井深度近30米,凍土層厚,給施工增加了一定難度,必須把水管埋到凍土層深度以下,還要做好加熱帶。同時,空氣能熱水器的容量要大小適度,避免小了滿足不了需求,大了產生過多成本。
駐村干部考慮最多、商量最多的就是把好事辦好。施工期間,洛桑達瓦三天兩頭往工地跑,“比自己家的裝修還看得仔細”,要求工人“上下水要做好,不然會產生異味”。
記者注意到,大小水管的保溫膜纏了一層又一層,接頭處纏得更多。村干部介紹,給管道穿上“防寒服”,主要為了防凍。“我們最擔心就是冬天,平均氣溫零下25攝氏度,10級大風經常刮,極端的時候能達到13級到14級。好事到底有沒有辦好,就看澡堂的給排水會不會凍。”洛桑達瓦是山南市加查縣人,在基層工作了14年。
全村老小齊努力,5月20日,小澡堂建成使用。澡堂緊挨著村文化活動室,有木桶、淋浴、洗發水、梳子等,一打開水龍頭,熱水馬上嘩啦啦流出。澡堂內,還配備了制氧機,供年長者免費吸氧。外面是陽光房,擺了藏式家具,供村民洗完澡后休息。
村里還出臺規定,一個月洗澡達4次,下個月洗澡免費。達次拿著優惠卡說:“7月我洗了10多次。”
澡堂建成以來,平均每天有近20位村民前來洗澡。暑假期間,洗澡的人更多,每天最多60人。“最近還有幾戶村民主動來詢問澡堂的設施設備情況,說打算在自己家里也裝個淋浴間。”拉多村黨委書記次占旦增說。
小小澡堂,某種意義上已成為拉多村的“議事廳”。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創新設置“牧浴茶話會”制度,洗完澡,一邊喝奶茶一邊聊,讓澡堂成為化解矛盾、學習政策的議事廳。最近一次茶話會上就議定,拉多村104名黨員將義務修復破損的農田取水管道。
“我們及時解決運營中出現的問題,比如前期遇到的電壓不穩導致熱水供應不足、高峰期用水量過大設備負荷緊張等問題,駐村工作隊已聯合村‘兩委’及時采取措施,通過重新布設管線、加裝供水裝置等辦法,妥善解決了用水用電的難題。”洛桑達瓦說。
本報記者 周靜文
通訊員 李世強 周軍勝 實習生 魏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