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農村產業如何轉型?閑置資源怎么利用?剩余勞動力如何就業?為找到突破口,海南省五指山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積極探索構建“黨建鏈+資源鏈+產業鏈”村集體經濟循環發展模式,推動“撂荒坡地”蛻變為“生態農場”,“廢棄校舍”轉型為“酸奶工坊”,“閑置空地”變身為“網紅咖啡廳”……在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下,這些曾經被視為“包袱”的閑置資源,正蝶變為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的“致富引擎”。
支部領辦,撂荒地里結出“金南瓜”
毛陽鎮什稿村香芋南瓜特色種植示范基地,先期播種的香芋南瓜長勢喜人。
為進一步推動強村富民,毛陽鎮什稿村黨支部主動創新,探索建立“支部領辦+黨員示范+生態種植”模式,盤活84畝撂荒坡地,因地制宜種植特色作物,打造成遠近聞名的香芋南瓜特色種植示范基地,確立為鄉村振興特色產業。
“我是這個村的村民,在這里主要是除草、種瓜、收瓜,工資一般120元一天,忙的時候就160元一天,非常感謝村委會。”瓜農王阿姨高興地說。項目落地后,毛陽鎮什稿村黨支部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搭建就業服務平臺,吸納30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拓寬當地群眾就業增收渠道。
為打通香芋南瓜銷售渠道,提高集體收益的穩定性,村黨支部積極與鎮政府和收購商磋商,通過“企業訂購+干群認購+政府采購”相結合的方式確保南瓜銷路暢通。據統計,什稿村香芋南瓜種植基地單季產值就達10萬余元,有效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提升。
村企合辦,舊校舍中產出“優質奶”
在通什鎮牙日村,有一家拉絲酸酪乳工廠,這里是海南雨果乳制品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作人員穿著干凈整潔的無塵服,井然有序地開展各環節生產工作。
2023年,通什中心學校牙日教學點撤并后,一直處于閑置狀態。村黨支部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發展理念,通過黨組織鋪路搭橋、村集體盤活資源、頭部企業注入動能,在牙日教學點原有建筑的基礎上改建酸奶生產車間、引進酸奶生產設備,聯合市農投公司打造五指山特色酸奶研發基地,有效盤活閑置資產。
大葉茶、斑斕葉、野菜……一系列五指山特色農產品與拉絲酸酪乳有機融合,充分展示熱帶雨林特色農產品的品質優勢與文化內涵。“第一次看到這么有特色的乳制品,嘗起來完全沒有違和感,我家孩子特別愛吃。”一位來五指山旅居的游客說。
據悉,該基地投產以來,單日產值最高可達3萬元,吸納6名村民實現穩定就業,村集體累計獲得租金分紅7萬余元,形成村、企、民三贏局面。
黨員創辦,閑置地上建起“網紅店”
“家人們,我在這里發現了一個寶藏咖啡館,太出片了……”在五指山紅峽谷漂流區終點站,一家名為“苗魅”的咖啡店開在南水公路旁,群山環繞、依山傍水,咖啡色的小木屋展示著神秘苗寨的獨特魅力。
苗魅咖啡是南圣鎮牙南村黨支部自主運營的“村咖”品牌。2024年,在村黨支部書記鄧啟政的推動下,牙南村利用公路旁面積僅有0.4畝的閑置空地打造而成,因極具苗族特色的風味小吃、口感香醇的咖啡在網絡上迅速走紅,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游客打卡。
“我們村周圍就是紅峽谷漂流景區,每天都有很多游客來玩,我就想著學習別的地方的經驗,建了這個咖啡館,也能帶動我們村民致富。”鄧啟政說。店里的4名咖啡師及店員都是本村村民,在接受咖啡技能培訓班后上崗。
手持咖啡望著郁郁蔥蔥的田園風光,沉浸式體驗田園牧歌帶來的愜意與詩意,把鄉村美學發揮到極致。據悉,自開業以來,苗魅咖啡累計營收已接近30萬元,成為了鄉村文旅增收致富的“流量密碼”。
通訊員 郟家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