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會議和以前大不一樣了。”日前,提到工作的變化,江蘇省盱眙縣淮河鎮黨委書記沈玉華頗有感觸,“前些年參加縣里的會議,桌子上厚厚一沓材料,會議時間長卻抓不住重點,現在材料少了,溝通更有效,我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去年以來,盱眙縣在精簡冗雜環節、力量下沉一線、健全考核機制等方面發力,將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與夯實基層基礎、提升治理質效一體推進,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讓基層干部輕裝上陣,基層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精簡冗雜環節
讓“大車”減重瘦身
近日,走進淮河鎮渡口村黨群服務中心,大門兩側,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等4塊牌子依次排列,辦事大廳內為民服務事項清單、負面事項清單、協助事項清單一目了然,服務流程清爽簡單。“過去各個單位都要求掛相應牌子,最多的時候有30多塊,掛了就有考核,就要臺賬。”村黨總支書記龔偉偉說,“現在牌子少了、報表少了,我們天天扎在村里頭,跟村民‘掏心窩子’聊天的時間多了,鄉親們氣順了、心齊了,對黨組織的認同度也高了。”
牌子下墻,治理提能。整治“濫掛牌”是基層減負靶向治理的重要一環。盱眙縣以“掛牌清理”為切口,實施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提能惠民”行動,目前已累計規范黨群服務中心對外懸掛標牌標識1500余塊,內部功能性指示牌3200余塊,同步建立基層減負“觀察點”,實行基層減負常態化監管賦能機制,有效防止掛牌反彈,讓陣地更敞亮、服務更便捷。
“摘掉牌子還遠遠不夠。”縣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周捷凱說,“‘減牌就要減事’,堅決防止隨意向基層轉接責任的情況。”盱眙縣精準編制鎮街履職事項清單,厘清縣鎮的權責邊界,明確鎮街全面承擔的基本履職事項10類113項,配合履職事項9類67項,需要上級部門收回事項6類65項,賦予鄉鎮農業農村、生態環保等領域行政執法權力,確保基層有責有權、權責對等。針對村(社區)“萬能章”問題,制定24條運行標準,明確6大類25項共性服務事項清單和20項不應由村級辦理事項清單,健全完善村(社區)工作事項準入退出制度。
力量下沉一線
讓“小馬”強筋壯骨
權力既要下得去,更要接得好。盱城街道城南社區位于老城區,社會矛盾類型廣,信訪多發,社區黨總支一度被列為軟弱渙散黨組織。“現在通過村居報告、鎮街吹哨、部門報到,各條線單位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的延伸力量,資源多了,問題解決了,群眾的滿意度自然也高了,我們也更有成就感。”社區黨總支書記胡厚武說。
盱眙縣持續深化“三提三知”群眾工作法,通過縣級領導包鎮掛村、鎮街黨員干部定網入格、機關黨員全面下沉,構建群眾訴求“提—知—辦”閉環體系,推動基層治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服務”轉變。今年以來,推動186名鎮街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網格,選派56名縣直機關黨員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200余名機關黨員主動到社區報到,開展惠農講座、就業培訓、電商助民等便民服務活動200余場,惠及群眾超9000人次。
為了提升解決問題效率,盱眙縣將淮河鎮作為數字賦能工作試點,依托淮安市社會綜治一體化平臺,構建實時遠程巡查技防網絡,覆蓋108個防汛易澇點、交通要道等關鍵區域和102戶孤寡老人、重殘戶等困難家庭。整合線下走訪、事件上報等11個板塊20余項功能,建立線上快速交辦機制,構建問題上報、分流處置、跟蹤督辦、結案歸檔、綜合評估事件處理閉環,實現今年上半年鎮域內越級上訪數量同比下降31.6%,真正把群眾呼聲變成干事哨聲。
健全考核機制
讓減負長治久效
越是擔子重,越要愛護挑擔人。“優秀村干部可以進事業編,干得好的每年還有增收獎勵,我們現在干勁十足!”盱眙縣深化“雙掛雙增”機制,將村干部考核報酬、崗位定級與村集體經濟增收、集體資產增值掛鉤,構建“基本報酬+考核報酬+增收獎勵”待遇保障體系,近三年累計兌現“雙掛雙增”獎勵510萬余元,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年報酬最多可提高20%,14名后備力量擔任村(社區)黨總支書記。
促進為基層減負長治久效,盱眙縣堅持考核指標做“減法”、考核質效做“加法”,推廣使用黨建工作電子臺賬模板,有效解決臺賬反復記錄、重復制作問題,嚴格控制鎮村考核評比活動,取消常規性工作的考核任務9項,考核項目較減負前減少36%。以定期調度、日常檢查代替大規模集中考核,實現“無感化”方式獲取考核數據。“我們把為基層減負放在日常、抓在平常,讓基層干部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干事創業、服務群眾。”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雙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