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走進海南省三亞市天涯區的水蛟村,碧空如洗,白云悠悠,但見一條條小徑蜿蜒至33個靜謐雅致的院落。每處院落,三五游客圍坐,品嘗咖啡,享受閑暇時光。這是水蛟村發展庭院經濟的生動畫面。
當前,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浪潮中,三亞積極響應號召,深入開展自貿港先鋒行動與黨支部建設年活動,自貿港農村先鋒專項行動更是如火如荼進行著,水蛟村便是其生動實踐。
近年來水蛟村在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董國效的帶領下發展庭院經濟。2024年,水蛟村33家庭院經濟營業額超110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20萬元。2023年水蛟村還獲得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和海南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榮譽。董國效于2021年7月被評為三亞市優秀黨務工作者。
帶頭
水蛟村是一個黎族聚居的少數民族村莊,地理位置優越,緊鄰機場、高速公路和風景如畫的三亞灣。坐擁這么好資源的水蛟村,村級集體經濟卻一度非常薄弱。2021年董國效擔任水蛟村黨委書記后,在村里走訪時,一位村民抱怨說:“水蛟村缺乏煙火氣,孫子想吃串燒烤、喝杯冷飲都只能點村外的外賣,晚上想找個飯店都不好找。”
結合村民的需求和村莊實際情況,董國效給出了村里發展的方向。“充分利用水蛟村現有資源,發展庭院經濟,開發配套餐飲、商業、住宿服務,凸顯三亞本土生活體驗。”董國效說。院落經濟的引入能美化庭院、改善居住環境,還能為村民開辟新的收入來源。
有了明確的思路后,董國效開始挨家挨戶勸說村民們改造自家的庭院。然而,村民紛紛提出疑問:“我們之前從未有過改造的經驗,該如何進行改造?”“如果賠了錢,誰來負責呢?”對此,董國效決定從自己做起,說服了自己的哥哥,聯手裝修自家庭院,“先給村民打個樣”。
在村里,董國效發現了一些被村民們遺棄的廢舊木材。他靈機一動,將這些木材收購回來,經過一番精心設計和搭建,打造出了一個既實用又美觀的平臺。緊接著,他將一處廢棄的雞棚改造為充滿鄉村風情的吧臺;把原本廢棄的水井改置成了一張餐桌……經過一番精心打造,這個小院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董國效給它取名“水蛟小院”。“水蛟小院”一開業,游客便紛至而來,各種“網紅”主播也慕名而來。
加入
“水蛟小院”的成功給村民打開了一扇致富的“窗口”,讓大家意識到“自家小小庭院,也可以是致富家園”,于是紛紛跟著行動起來。這樣的發展勢頭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回村發展,羅智科就是其中一員。
“之前我在免稅店做導購,每月有七八千元工資,”羅智科清楚記得,當他決定將自家院子改造為一家烤肉小院時,父母極力反對,親戚朋友百般不解,“為何非要回來開個烤肉小院,離市區這么遠,能有人來嗎?”董國效便和羅智科一起做工作,成功說服了羅智科父母。羅智科將自家小院命名為“半日閑談小院”,結合當下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主打露營、烤肉。“沒想到改造后的小院這么漂亮!”看到每天都有客人來小院吃烤肉、休閑,羅智科父母從最開始的“擔心”變成了如今的“驕傲”。羅智科的烤肉店平均每個月都能有2萬元左右的收入。
棕櫚生態農莊、漫時間咖啡、寵驛小院……在董國效的幫助下,村民紛紛捯飭自家庭院,一個個小院在水蛟村冒了出來。水蛟村因此更加美麗整潔,同時,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創收,“方寸地”變成了“致富園”。去年全村33戶的庭院經濟營業額超千萬元。隨著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庭院經濟發展的隊伍中,水蛟村庭院經濟協會及黨支部成立了。截至目前,協會會員達116戶,涵蓋了水蛟村14個村民小組。現在,返鄉青年、大學生、鄉村致富能手等三不五時開展庭院經濟發展沙龍活動,探索“一庭一景”模式,分享經驗、探索方法、共謀發展。
共富
庭院經濟的成功實踐讓水蛟村村民獲得巨大的發展信心,三亞市和天涯區兩級部門也給予了多種幫扶。2023年12月19日,天涯區舉行水蛟村庭院經濟獎補頒發儀式,為天涯區水蛟小院音樂燒烤吧、天涯悅庭一舍農產品店等7家庭院經濟主體共發放25.1萬元的獎補。同時,為巷里書屋、鹿城小吃庭院等5家庭院建設標桿會員頒獎。
發展的腳步不能停歇。水蛟村深挖潛力,努力探索創造共建共富的產業模式。“目前,村里已經成功探索了‘科研單位+公司’模式,引進三亞田舒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三亞市林科院內建設田舒樂共享農莊,喚醒‘沉睡的科研基地’,拓寬蘭花基地的研學參觀功能,建設研學基地;與三亞市熱帶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院合作,將科研技術力量轉化成示范基地獨具特色的農事體驗產品,增強創收功能。”董國效說。
董國效告訴記者,水蛟村還探索了“村集體+國企+公司”模式,將閑置的農田、農房、村小組活動室等資產整合到村委會平臺,再與企業合作建設民宿、經營場所等發展產業,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奔向共同富裕。
通訊員 莫少文 孫波文
本報記者 姜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