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黨建工作沒人抓總,現在鎮黨建辦每周來指導,實現了問題整改不過夜。”近日,說到村里黨建工作的變化,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辛安泉鎮西流南村黨支部書記劉慶祥感慨地說。
近些年來,長治市以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為契機,推動鄉鎮(街道)黨建辦實體化運行,從機構設置、職能職責、運行機制上進行規范,推動黨建工作由“分散抓”向“統籌抓”、“專班抓”轉變,黨建辦運行以來,扎實整頓244個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精準儲備7631名村級后備力量等,鄉村兩級黨建工作體制機制更加順暢,基層減負成效更加明顯。
機構設置上,打破條塊分割格局,整合基層黨建事項,全市128個鄉鎮(街道)全部單獨設置實體化運行的黨建辦,統一掛牌、集中辦公。鄉鎮(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擔任主任抓統籌,組織委員擔任常務副主任抓重點,黨群服務中心主任全員參與。建立鄉鎮(街道)黨(工)委把關審核、縣級組織部門提級備案機制,將鄉鎮(街道)年輕有潛質的黨員干部、黨建工作經驗豐富的老鄉鎮等納入黨建辦,老中青搭配,專兼結合配齊配強工作人員。
明確職責,市縣鄉三級同題共答,進一步細化黨建辦11項履職事項,明確鄉鎮黨建辦承擔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等事項。堅持因事定崗、以崗定人,分類制定主任、副主任和工作人員職責任務,設置綜合協調、組織工作、村級干部管理等崗位,實現責任到崗、任務到人。
常態運行上,鄉鎮(街道)建立“周碰頭+月例會+季總結+年評估”制度,縣區建立黨建辦主任月例會制度。縣區委組織部部務會成員包聯鄉鎮(街道)、鄉鎮(街道)黨建辦工作人員包聯村(社區),通過蹲點式、解剖式調研,破解基層難點。健全向鄉鎮(街道)黨(工)委請示報告、專兼職工作人員AB崗補位等制度,強化閉環管理。(通訊員 景旭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