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覆蓋率達88.3%,中國竹子之鄉、中國南酸棗之鄉、中國鷺鳥之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一組亮眼的數據和榮譽,見證著江西省崇義縣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向好。
近些年來,崇義縣牢固樹立和踐行“兩山”理念,以“黨建紅”引領“生態綠”,通過健全組織體系、賦能產業發展、促進文旅融合,推動黨建與生態保護、產業發展互融互促,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級聯動健全組織體系
初秋時節,碧水如鏡。
在崇義縣河(湖)長制工作專題會議上,與會人員聚焦上猶江崇義段河湖治理成效,深入分析了當前水質狀況與生態環境保護形勢。
“今年以來的鄉、村級河(湖)長巡河任務完成率是多少?”“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提升治理效能?”……會上,與會人員聚焦水環境質量改善、污染源頭治理等關鍵問題進行深入研討交流。
“崇義縣是羅霄山脈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的核心區域,我將堅定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守護好這一片綠水青山。”過埠鎮黨委書記朱倫真說。
針對過去“多頭管、管不好”的難題,崇義縣打破以往生態保護條塊分割、協同不足等壁壘,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相關縣領導為副組長、20多個部門單位及16個鄉鎮黨委書記為成員的工作專班,構建起“縣委統籌、部門協同、鄉鎮落實”的三級聯動體系。
專班實行“雙周例會、雙周調度”機制,將生態保護、污染防治、產業轉型等四類重點任務分解為28項具體指標,明確每個部門的“責任田”和黨員干部的“任務單”,有效打通責任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同時,該縣積極探索建立生態系統生產總值考評體系,將生態保護工作納入基層黨建述職、年度綜合考核,對生態保護工作成效明顯的單位和個人,在評先評優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
“田園黨建”賦能產業發展
“以前果子熟了不僅愁銷路,價格還時常被壓低。如今,縣里組建了產業片區黨支部,技術有人教,銷路有保障,價格也上去了,今年保守估計還能增收兩成!”龍勾鄉臍橙種植戶肖聲志笑著說。
他口中的“產業片區黨支部”,正是近年來崇義縣為破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瓶頸、賦能富民增收打出的一張“關鍵牌”。
“崇義縣的臍橙、南酸棗等農副產品品質好,但長期以來存在的經營分散、銷售不暢、議價能力弱等問題,使得好東西買不上好價錢。”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朱建文直言產業痛點。
如何破局?組織部門的答案是: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聚在產業鏈中、讓群眾富在產業鏈里。
黨建引領聚合力,產業發展添動能。崇義縣探索“田園黨建”模式,在不改變原有行政區劃和自治主體的情況下,將經濟發展成效顯著,產業發展稟賦好的行政村作為中心村,吸納周邊村共同組建產業片區黨組織,每個黨組織由各村黨員干部、種植大戶黨員等群體組成“核心團隊”,將分散的資源串聯成珠,推動資源要素跨區域高效流動,合力打造產業成群、服務成網的一體化發展格局。同時,組建贛南臍橙、南酸棗、高山茶等產業聯盟,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討論重點事項等方式,帶動上下游企業抱團發展,有效破解上下游企業聯動難、同步難、配套難等問題。
截至目前,全縣已建立16個產業片區黨組織,覆蓋99個村、128個合作社以及非公企業,推動聯建村集體收入增加110余萬元,村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
文旅融合助力富民增收
“去年我家騰出3間房做民宿,黨員服務隊幫著培訓禮儀、設計菜單,年收入超過了8萬元。”上堡鄉水南村村民張書福算著賬,笑意盈盈。
曾幾何時,這棟緊挨著世界最大客家梯田——上堡梯田景區的老宅,還是張書福眼里的“累贅”,她和老伴在外務工,房子常年失修,每當梅雨季節墻皮掉得厲害,光是維修補漏的材料費就是一大筆支出。
這樣的變化,源于崇義縣將黨建與生態保護共融共促、深度融合。去年春天,全縣推進“黨建+生態民宿”建設,水南村因挨著核心景區,張書福家的老宅便被列入了整修名單。
可真要讓村民把老宅改成民宿,村民顧慮并不少:民宿經營沒有經驗搞砸了怎么辦?客人從哪里來?這些顧慮,正是組織部門推進工作時重點需要破解的問題。
崇義縣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協調縣住建、文旅等部門黨組織,聯合組建黨員技術指導隊,針對老宅普遍存在的年久失修、梅雨滲漏等問題,提供專業的修繕加固方案和符合客家風貌的改造設計指導,確保民宿既安全舒適又保留鄉土特色。
針對引客、留客、拓客等核心攻堅點,由文旅、商務、旅投等部門黨員業務骨干組成推廣小分隊,對接聯動縣外12家旅行社,將景區民宿串聯成生態游線路,同步提供禮儀接待、客房服務等基礎培訓,此外還“一戶一策”幫助村民設計特色菜單、策劃體驗活動等,助推服務品質提升。
目前,全縣民宿達71家,帶動就業2000余人次,盤活閑置農房200余棟,助推全縣2025年上半年旅游收入突破20億元。(通訊員 劉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