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基孔肯雅熱疫情,讓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成為焦點。一場男女老少一同參與的蚊媒傳染病防控行動,正在這座嶺南小城緊張而有序地開展。
在這場針對蚊蟲的“殲滅戰”中,順德2萬多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區級機關的4000多名黨員干部也都下沉一線參與滅蚊行動。
疫情可控:科學應對顯成效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人和人之間不直接傳播。7月上旬,順德發生境外輸入引起的本地疫情。截至目前,佛山市已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超過4000例,其中90%以上集中在順德。
順德樂從醫院感染科病房內,六旬患者韋娜(化名)在蚊帳中舒展手腕,經過幾天的治療,她的關節刺痛感已明顯減輕,“入院時路都走不了,現在好多了。”
“目前報告的病例均為輕癥,無重癥和死亡病例報告。”樂從醫院感染科主任林群介紹,基孔肯雅熱的關節痛雖猛,但病程多呈“單峰熱”,退燒后很少反復,只要切斷蚊蟲傳播鏈,就能有效控制。他呼吁群眾科學看待疫情,無需過度恐慌,但也絕不能輕視防護工作。
林群的話指向這場疫情防控的核心——從源頭清除蚊蟲孳生。
“疫線”攻堅:黨員干部沖在前
“阿婆,花盆托盤的積水要每天倒,蚊子就喜歡在這兒產卵。”陳村鎮大都村村委會成立了一支由村干部、黨員志愿者、醫護人員在內的隊伍,走家串戶開展排查清理,一邊清理蚊蟲孳生地,一邊講解防控知識。這樣的場景,近日每天都在順德全區206個村居同步上演。
記者從順德區委組織部了解到,各鎮街、村居利用網格管理機制錨定靶點,分片包干、責任到人,想方設法快速切斷疫情傳播鏈。
樂從鎮將全鎮26個村居精細劃分1873個責任網格,邊排查、邊消殺、邊整治;勒流街道黃連社區按“141個小網格、29個大網格”體系開展行動,通過“廣泛宣傳、及早發動、精準防控、重點排查”,進行風險圈精準管控。
黃連社區黨委書記蕭國松的手機里,存著一張特殊的照片:他踩著梯子翻墻進入閑置房屋,手里舉著消殺噴霧器,背后是積滿雨水的天臺。得知社區出現病例后,這位退伍老兵帶著黨員突擊隊,對這一住戶周邊200米核心區展開“雙輪消殺”。社區340名黨員與89名居民代表組成排查組,對閑置房屋等易滋生蚊蟲的區域進行重點清理。79歲的第三居民小組黨支部書記勞淇輝也拄著拐杖逐戶敲門,“跟著組織往前沖”成了他的口頭禪。
“無人機準備起飛,重點查閑置屋天臺。”陳村鎮花城社區,一臺臺無人機升空,指揮中心的屏幕上,閑置屋的天臺、陽臺清晰顯現。某戶天臺的舊浴缸積了水,另一戶陽臺泡沫箱里藏著水洼,這些人工難觸及的角落,都被無人機一一鎖定。
針對閑置屋多、人工排查難的問題,不少村、社區采用無人機航拍巡檢,對天臺、花園等區域全方位掃描,“空中視角”讓順德的防控轉向“科技精準型”,基層一線的排查效率躍升。
截至目前,順德全區排查蚊媒孳生地24033個、清理衛生黑點8221處、清運垃圾近3905噸。在科學救治與精準防控的雙重作用下,疫情擴散勢頭已得到有效遏制。
導向鮮明:一線考察識別干部
自蚊媒傳染病疫情發生以來,順德區以“雙報到”機制為抓手,統籌區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下沉村居一線,帶動群眾全員參與防控攻堅戰。
“58個區屬機關、企事業單位與206個村居結對,4000名黨員干部按‘早午晚巡訪’工作制下沉對接村居,聚焦交通場站、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開展孳生地清理,全域協同發力,形成問題發現、任務派發、整改反饋的閉環。”順德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同志說。
為確保黨員干部快速成為“防疫尖兵”,區里分批次對所有下沉黨員和村居干部推行全覆蓋崗前培訓,通過疾控專家現場傳授技巧,編印手冊、制作短視頻精準推送,“老帶新”傳幫帶,確保“先培訓再上崗”。
錘煉黨員干部,疫線成為識別干部的主考場。順德印發《關于在防疫一線考察識別干部的工作方案》,組建5個專項工作組,聚焦黨員在落實防控機制、組織滅蚊、動員群眾等工作中的表現,精準識別先進典型。“對主動擔當、實績突出的,在評優評先、提拔任用中優先考量,形成‘宣傳表揚一批、提拔重用一批’的鮮明導向,讓防疫一線成為檢驗干部成色的‘試金石’。”順德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同志說。
截至7月28日,順德的區、鎮、村黨員干部已有23.3萬人次參與防控,蚊媒密度監測數據持續下降。這場由黨員干部帶頭、全民參與的防控戰,正讓順德的疫情防控網越織越密。
本報記者 許露露
通訊員 梁遠騰 陳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