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的抗戰故事丨北京沙塘溝村:平北第一個紅色抗日堡壘
    2025-09-12 07:55:00  來源:鄉村干部報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北京延慶城區東南40余公里處,群山疊嶂,大莊科鄉沙塘溝村靜臥于燕羽山的蒼翠懷抱。樹影婆娑中,幾位村民閑坐漫談,腳邊小貓舒展腰肢,一派恬淡祥和。

      站在村口眺望,“平北紅色第一村紀念館”幾個遒勁大字,與遠處巍峨山勢相互輝映。這片寧靜的土地之下,深埋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時光回溯至1938年寒冬,平北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在這里悄然誕生,在漫漫長夜中播下革命的火種,于烽火硝煙中擎起一面抗戰的旗幟。兩年后,平北抗日根據地巍然崛起。

      槍聲遠去,昔日戰火早化作滿山青翠。而那些浴血奮戰的往事、軍民魚水的深情,仍在血脈與傳承中熠熠生輝。

      沙塘溝村俯瞰。(沙塘溝村村委會供圖)

      沙塘溝村的英雄廣場。劉鳳雙 攝

      深山藏火種

      紀念館中的斑駁油燈、泛黃地圖和銹跡斑斑的土槍土炮,靜靜訴說著崢嶸往昔,仿佛將人帶回到戰火紛飛的年代。駐村第一書記鄭珊珊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從展柜中取出那盞陶制老式油燈,說道:“這盞燈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它照亮過黑夜,也見證了平北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的誕生。”

      平北是平西挺進冀東的必經之地,早在盧溝橋事變之前,部分土地就已落入日偽手中。1938年10月,八路軍第四縱隊奉命從冀東撤回平西整訓,留下一個排的戰士及灤昌密臨時政府工委書記劉國梁、縣長張書彥等人,以沙塘溝、鐵爐等村為基地,堅持開展抗日斗爭。

      “你看,這就是沙塘溝村村民張福、張樸,延慶地區最早的兩名農村中共黨員。”鄭珊珊指向墻上的老照片介紹,1938年寒冬,劉國梁在沙塘溝村主持召開發展黨員會議,批準張福、張樸二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后,他們又陸續介紹本村的張瑞、張銀、張殿、胡殿鰲等人加入黨組織。“在那盞煤油燈的亮光下,他們在山坡上的一個石屋里,成立了沙塘溝村黨支部,這是平北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

      “那時入黨有個說法叫‘捅胳肢窩’,誰也不敢明說,捅一下胳肢窩就表示同意。入黨之后,上不能告訴父母,下不能告訴兒女,非常隱秘。”今年76歲的村民胡永旺是胡殿鰲之孫,兒時常聽爺爺講述往事。“爺爺說,當時大家是一門心思要把日軍趕出家鄉,黨員們紛紛發動老鄉縫衣送藥、站崗放哨。”

      沙塘溝村黨支部的成立,進一步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延慶南山地區的影響,形成了以沙塘溝村為中心的紅色抗日堡壘,為平北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1940年沙塘溝戰斗的勝利埋下伏筆。

      烽火鑄脊梁

      “走,帶你們去看看當年戰斗過的地方!”跟隨村黨支部書記助理鄭國梁的腳步,記者來到位于村東側的山頭制高點。遠眺四方,進村道路盡收眼底,一旁的戰斗掩體靜鄭國梁介紹:“這就是當年的戰斗遺址,戰士們從這里居高臨下伏擊敵人,向外傳送物資和情報。”

      他所說的,是1940年5月發生的沙塘溝戰斗。當年5月28日,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十團團長白乙化率隊從平西挺進平北,在沙塘溝村被日偽軍3000余人包圍。29日,戰斗從清晨打到黃昏,持續了十幾個小時,打退了敵人7次沖鋒。這是十團主力進入平北打的第一仗,首戰告捷極大鼓舞了軍民的士氣。

      然而勝利之后,報復接踵而至。日偽軍將沙塘溝視為八路軍的“安營地”,于1940年10月對沙塘溝村展開大掃蕩。“他們縱火焚村,300余間房屋盡數被燒,最后只搶回六間半……”村民張成厚聲音低沉。他的父親是游擊隊員,哥哥是兒童團員,國仇家恨的慘痛記憶深植血脈,“全村人只能躲進山溝窩棚,艱難求生。”

      悲憤沒有打倒堅韌的沙塘溝人,反而更堅定了他們“全民皆兵”的信念。“我們村位于深山區,莊稼地少,村民每天來回一百多里的山路,四處為八路軍籌集糧食。”張成厚的哥哥當年參與過藏糧活動,他引著記者來到一個位于半山腰的藏糧洞遺址。“這里相對隱蔽,比較干燥、涼爽,非常適合糧食儲存。‘小白龍’(白乙化)在東梁打仗的時候,還在這里藏過幾名傷員。”

      “最后一粒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個兒,送他去戰場。”這份軍民魚水相親的深情,讓平北紅色第一村紀念館講解員、村民孫海芳一次次動容,她眼含淚光,聲音也有些顫抖。村里婦女將自家被子拆了做軍裝軍鞋,白天完不成,就晚上加班加點做,“當時沒有電燈也沒有燈油,大家伙就燒柴燃火來照明……”

      薪火永相傳

      長城巍巍,銘刻不朽史詩;媯水湯湯,述說壯美傳奇。歲月流轉,生活在這片英雄土地上的人們,繼續以自己的方式銘記歷史、傳遞薪火。

      “爺爺一次又一次告誡我們,永遠不要忘記歷史、不要忘記先烈。”胡永旺說,把革命精神弘揚下去,一直是所有沙塘溝人的共識。2003年,大莊科鄉黨委計劃在村里建立鄉情村史陳列館,村民主動把家里的子彈殼等捐了出來,時任村委會主任的胡永旺當起了義務講解員,“前些年身體好的時候,我只要有空就會來義務講解,不管年紀多大都想發揮余熱!”

      微光成炬,塵埃聚星。經過許多人的共同努力,這間小小的展室逐步擴展成“平北紅色第一村紀念館”,史料和展品日益詳實豐富。紀念館正式開放前夕,孫海芳和其他兩位村民被作為專業講解員培養。外出培訓歸來,她們泡在館里整整3個月,拉著村里的老人追問細節。孫海芳表示,希望用真情實感浸潤每句講解詞,感染打動更多人。

      在紀念館前的三岔口,張成厚久久佇立。這是通往沙塘溝戰斗遺址的必經之路,從前他的哥哥張成旺經常坐在這里,給來來往往的訪客講村里的紅色歷史。去年,年近百歲的張成旺離世,“接力棒”交到了79歲的張成厚手中。如今,無論是在英雄廣場還是藏糧洞遺址,總是能看到張成厚給游客講解的身影,他坦言這是沉甸甸的責任,更是光榮的使命。

      “把文化傳承好,把村莊發展好,這是沙塘溝村堅定不移的發展思路。”鄭珊珊介紹,在這一思路指引下,沙塘溝村打造開放式紅色教育體驗基地,修復多處革命舊址,開發“重走行軍路”體驗路線,逐漸形成了“紅色文化體驗+生態旅游+特色農產品銷售”的發展模式,2024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50萬元。“未來,我們還是要繼續放大‘平北紅色第一村’品牌效應,用紅色文化帶動綠色發展、實現金色收獲,讓老區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本報記者 劉鳳雙 劉瓊

      通訊員 李天格 李斌

    責編:馬燕
    午夜不卡无码中文字幕影院|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大桥未久| 亚洲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 久99久无码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一|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 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JULIA|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合区精品中文字幕|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中文字幕日韩理论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无码21p发布|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中文| 台湾佬中文娱乐网22|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狠狠干中文字幕| 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在线| 中文在线中文A|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六区| 欧美 亚洲 日韩 中文2019|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中文在线中文A|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人妻无码人妻有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