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村莊用“熱辣滾燙”告訴我們:最美的風景不只在遠方,更在于那些敢于突破、善用巧思的鄉土智慧。期待更多鄉村找到屬于自己的破圈密碼,與游客一起創造更美更新的詩與遠方。
體育賽事點燃鄉村夏夜,廢棄漁村變身“綠野仙蹤”,非遺互動抓住親子流量,夯土老屋邂逅研學經濟,浩瀚沙漠守候璀璨星空……暑假期間,我們聚焦江蘇、浙江、山東、寧夏、云南等地的鄉村旅游,一起看看各地鄉村干部在推進旅游產業發展上如何各展神通。
江蘇
“蘇超”讓鄉村有顏值又有產值
桃源村“蘇超”賽事直播現場。 (桃源村村委會供圖)
“蘇超”的魅力不只在城市,也散發到了廣袤鄉村,“蘇超”賽事正以破圈之勢激活鄉村游。
7月20日晚,在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桃源村山南頭文化藝術村廣場上,游客與村民一起圍坐在戶外大屏幕前,觀看“蘇超”直播。這是“蘇超”第七輪角逐,無錫隊迎戰淮安隊。觀眾們爭相為自己支持的球隊助威加油。一旁的“山南市集”上,啤酒、燒烤、奶茶等看球“標配”應有盡有。
“‘蘇超’這把火也燒到了我們鄉村。”桃源村黨總支書記張谷告訴記者,作為著名的“陽山水蜜桃”核心產區,桃源村順勢而為,將“蘇超”熱度與農文旅融合,推出了“桃香助威·陽山蘇超觀賽派對”“聽花堂·啤酒民宿”等“蘇超”觀賽活動,并將市集、啤酒品鑒、無錫文化知識有獎競答比賽等內容融入其中,點亮了鄉村夏夜經濟。
賽場內外,故事一樣動人?;窗碴爲饎贌o錫隊,幫助淮安隊鎖定勝局的是淮安市漣水縣朱碼街道韓陳村黨支部書記戴虎?!按鍟浱哌M‘蘇超’第100個進球”等話題沖上熱搜,戴虎任職的韓陳村也跟著“出圈”。“近段時間,來村里的人明顯增多了,村民主動當向導?!贝骰⑻寡?,賽事帶來的不只是流量,更凝聚了民心、增強了村民自豪感。如今,韓陳村村“兩委”正借著這股勁,盤活閑置資源、對接投資項目,盤算著讓村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讓足球熱轉化為鄉村發展熱。
“蘇超”也在給江蘇省一批擁有體育旅游資源的鄉村“添柴加火”。徐州市沛縣鹿樓鎮的七堡村、八堡村位置相鄰,“蘇超”開賽以來,村民們自發組織觀賽,場場不落。這兩個村有足球傳統,都有自己的農民足球隊。
2021年,當地將民間足球賽升級為沛縣足球賽。2023年“五一”期間,沛縣主辦的淮海經濟區農民足球賽,被網友稱為“村里的世界杯”。2023年以來,“村界杯”吸引了現場觀眾超61萬人次、每天還有25萬人次看直播,全網話題點擊量破20億次。
賽事引流,產業增值,群眾致富,足球讓鄉村活起來火起來。八堡村黨支部書記劉健算了筆增收賬:“‘村界杯’期間,村里每天迎客6000多人,村里的蘋果、金蟬等土特產網上銷量增長了10倍?!贝送猓吮ご暹€利用周邊53公頃的沙河果都園,以及千秋集民俗村等旅游資源,推出了鮮桃采摘、足球挑戰賽、非遺項目體驗等活動,并建立“農閑賽+節慶賽”雙軌賽制。
借“蘇超”東風,鹿樓鎮將在8月底開啟“村界杯”選拔賽,邀請沛縣各個鄉鎮足球隊參賽。
以體育為媒,“蘇超”讓鄉村既有了“顏值”又有了“產值”。
浙江
無人村成了“綠野仙蹤”
泗洲塘村村景。(泗洲塘村村委會供圖)
正值旅游旺季,在浙江省嵊泗縣嵊山鎮泗洲塘村,新落成的“綠野仙蹤”景區游客服務中心人流如織。
“‘綠野仙蹤’海島特調,這是最受歡迎的在地產品?!笨Х鹊曛骼砣藚纹?,今年5月才租下游客服務中心一樓靠窗的區域,開起了村咖??Х鹊陮γ妫枪哺还し晃膭撜故竟?,擺著冰箱貼、香囊,二樓是剛剛布展結束的鄉村地質博物館,下個月就要開館營業了。“鄉村地質博物館主要分成漁村遷居實景、百年漁場村史展等幾個部分,我們希望能打造成一個具備海島地理、人文、自然風光多主題展示的研學點?!便糁尢链妩h總支書記陳永義說,暑期市場的研學賽道,他們也要闖一闖。
“綠野仙蹤”的主體是后頭灣村,后頭灣村已并入泗洲塘村。很久以前,后頭灣村村民求學、看病,要爬山繞道走到鎮上,生活不方便,不斷有村民搬到鎮上安家。后頭灣最終變成空無一人的漁村。
這座小漁村,在被自然接管的20年中,野草、藤蔓肆意生長,覆蓋了600多棟石屋,形成了面朝大海、綠意盎然的奇景。2015年,一名攝影愛好者拍攝的后頭灣村照片在網絡走紅,后被英國《每日郵報》評為“被遺忘的絕美景點”,很多人慕名而來。
“村里認為,這是發展旅游、增加收入的好機會?!标愑懒x說,村“兩委”班子協商一致,在保護自然的前提下,增加基礎設施投入和保潔安保力量,把無人村經營起來。
第一年,泗洲塘村便涌入游客1萬多人次,給村集體創收80萬元,后來“綠野仙蹤”的名氣越來越大,村里僅靠賣票,一年就能收入400多萬元。
“除了老房子啥也沒有?!薄疤柼蠖紱]地方坐坐休息?!眱赡昵埃缃幻襟w上開始出現差評,門票收入的增長率下降。陳永義說,那時候認識到,景區經濟增長點單一,業態匱乏,再不改變,旅游這碗飯就要涼了。為此,泗洲塘村在探索文旅融合、產業鏈延伸上下起了功夫。
2023年,泗洲塘村投入500萬元打造了600平方米的游客服務中心,在賣票服務的基礎上,融入鄉村博物館功能,還接入了村咖和“綠野仙蹤”系列文創產品等業態,有效提升游客的綜合體驗。景區8月實施門票改革,“一次購票,終身有效”,讓游客來了還想來。
10年來,依托“綠野仙蹤”,泗洲塘村給村民分紅總額約2200萬元,還創造了售票、保潔、安保、講解等就業崗位?!坝霉ぶ?,我們優先考慮困難家庭和轉業漁民?!标愑懒x說。
老漁民黃偉明負責售票和安保。賣了船,上了岸,不扛鋤頭不織網,“每月工資3000多元,再加上各類補貼,過年還能拿分紅?!秉S偉明直言“享福了”。
山東
夯土之旅4個月引來游客30萬
黨集村雙富小院。倪懷成 攝
“同學們,你們知道面前的這些房屋叫什么嗎?猜猜這些屋子是怎么建起來的?”7月22日,黨集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們來到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黨集鎮黨集村開展暑期研學活動,他們好奇地圍在黨集村跨村聯建片區黨委副書記牛婷身邊,津津有味地聽著講解,眼中充滿了好奇。
黨集村位于黃河沖積平原,始建于宋朝。村落四周環河,原有800多戶村民居住在水寨中,通過東南西北4個寨門吊橋與外界聯系。村里的房子,夯土建筑多達3000多間。隨著時代發展,村民陸續搬至集市和縣道兩側居住,目前僅有近100戶老人居住在村中。
“大家看,我們面前這些是夯土建筑,是黨集古村留存的傳統建筑中的一種,村內不僅有夯土墻、土坯墻,還有獨具特色的三臺五鹼、五臺七鹼泥挑墻?!迸f脦ьI孩子們一邊走向研學教室一邊介紹?!爱敃r磚料很稀缺,村民就地取材,用麥秸摻雜泥土為原料,用這種工藝,不僅成本低廉,而且堅固耐用,保溫性強,是古人的智慧?!?/p>
2025年3月,黨集村共富公司與國企聯營的黨集村景區投入運營。黨集村將夯土房從村民手中租賃過來,進行修繕、布置,將建筑藝術同水利發展、農業農村發展歷程等相結合,打造成功能不同的建筑群,有的房子做展廳,有的房子做商業,還有的房子出租。
據統計,村集體首批改造的夯土房有30處,村干部管它們叫“雙富小院”,即富口袋、富腦袋之意。這30處“雙富小院”中,有6個小院成為不同風格的民宿,共計近20間,游客說冬暖夏涼,挺舒服。此外,夯土酒窖和夯土村咖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正值暑假研學旺季,黨集村依托農耕文化與紅色文化資源,特別推出紅色研學、傳統文化兩條研學路線,紅色研學路線涵蓋劉家大院、紅色記憶館等。
開業4個月,黨集村接待游客近30萬人次,光是五一期間就接待了5萬名游客、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增收30多萬元。
昔日為了生存的夯土屋,現在成了發展的金鑰匙。
寧夏
在沙漠來一場瀚海追星
沙坡頭里的星星。(沙坡頭景區供圖)
7月23日中午11點,走進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迎水橋鎮的沙漠星星酒店,前臺區域一片繁忙。
“暑假期間,我們的酒店一房難求,最貴的觀星房型每晚高達3980元,仍需提前一個多月預訂?!鄙称骂^景區導游劉佳慧向記者介紹。
從“治沙”到“用沙”,中衛市沙坡頭區不斷在沙漠文旅產業上造IP、謀創新,走出一條靠創意在沙?!疤越稹钡男侣?。
“抬頭就是滿天繁星,仿佛伸手就能碰到,太震撼了。”河南游客胡明激動地說。寧夏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年均近300天的晴好天氣、干燥潔凈的空氣品質等,為觀星活動提供了絕佳的環境。沙坡頭景區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優勢,創新性地將“沙漠游”與“星空游”融合,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沉浸式觀星體驗:當夜幕降臨,白晝的燥熱漸漸褪去,深藍色的天幕上繁星點點。游客們赤腳漫步在細軟的沙丘上,感受沙粒殘留的余溫,仰望浩瀚無垠的星空。
據介紹,該地還推出沙漠輕徒步、沙漠取水、麥草方格、沙地飛盤、篝火晚會等創新活動,進一步豐富沙坡頭“星空經濟”內涵。今年6月6日以來,該地還在沙漠深處推出多場沙漠星空音樂會,吸引了很多游客。
今年8月,該地還將推出“花火大會”,邀請來自荷蘭、比利時、加拿大、葡萄牙的煙花表演團隊同臺競技,屆時,超3萬發煙花將在騰格里沙漠上空綻放。
“網紅易逝、長紅難求,我們秉持長期主義的發展理念,將景區發展和鄉村振興緊密融合。”迎水橋鎮副鎮長黃輝表示,迎水橋鎮與景區協同創新,陸續推出觀星講座、沙療康養等旅游項目。
核心景區的復合式發展也帶動了周邊村莊吃上高質量“旅游飯”。沙坡頭村、鳴鐘村、鳴沙村這3個村抱團聯動,打造“農文旅”一體的沙坡鳴鐘田園綜合體,發展出星空房車營地民宿、萌寵樂園、農家采摘等項目,讓游客在沙漠游玩后可以繼續體驗西北農村的鄉韻。
截至目前,相關配套產業帶動500多名周邊村民就業,每人每年能掙10萬多元。
“暑假以來,我們村民宿火熱,大家都相信今年的收入會有大幅增長。”沙坡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牛樹靜說。
云南
守著鄉愁謀創新
小游客在曼遠村學習敲傣族象腳鼓。 (西雙版納州委組織部供圖)
“媽媽你看,我把構樹皮紙漿鋪勻啦?!?月的云南西雙版納驕陽似火,景洪市勐罕鎮曼累訥村曼遠村民小組的傣族造紙體驗館里,來自昆明的小朋友朵朵正舉著竹簾向母親展示。在一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指導下,她剛完成傣紙制作的關鍵步驟,將細膩的構樹皮紙漿在竹簾上鋪開,又小心晃動竹簾瀝干水分?!敖酉聛硪诺侥景迳狭罆瘢雀赏噶司褪钦嬲拇黾埨??!蹦俏环沁z代表性傳承人輕聲提醒。
這個暑假,這座因《向往的生活》走紅的傣族村寨,成了親子家庭的網紅打卡地。孩子們跟著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學傣陶、聽章哈歌,家長們則在芒果林下品茶閑談,傣族傳統文化與田園野趣碰撞出獨特的吸引力。
這股旅游熱的背后,是曼遠村干部們多年來“守著鄉愁謀創新”的堅持?!耙郧坝慰蛠砹伺呐恼站妥?,留不住人。”曼遠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巖罕尖記得,2019年綜藝節目播出后,村寨一度迎來客流高峰,但缺乏體驗項目的問題很快凸顯。村干部們蹲點調研發現,親子家庭最期待“能玩、能學、能互動”的深度體驗,于是敲定“非遺+親子”的發展方向。
在曼遠村民小組組長巖哈的帶動下,村里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主動打開家門:巖溫海的傣陶體驗館里,孩子們可以用慢輪制作專屬陶罐;織錦藝人玉康的小院里,家長和孩子合作完成的筒裙成了最特別的紀念品;傣醫藥體驗館里,藥師會教小朋友辨認驅蚊草、香茅草等藥用植物?!肮?月份就接待了500多組家庭,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睅r溫海笑著說,自家的水果干也成了“爆款伴手禮”。
為讓親子游更有溫度,村干部們還悄悄做了許多“暖心改造”。他們在鳳凰花林里增設親子休息區,用傣族織錦布料做靠墊;在竜山步道旁掛起動植物科普牌,標注“鐵刀木可以做傣樓梁柱”“野芒果的種子能入藥”;甚至發動村民把自家小院改造成“親子農場”,讓孩子們體驗摘菠蘿、挖野菜的樂趣。“這些點子都是開村民大會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湊出來的。”巖哈指著新修的生態停車場說,為了方便自駕家庭,村里特意保留了原有植被,只用木棧道連接車位。
據統計,今年暑期以來,曼遠村已接待親子游客10萬多人次,帶動民宿、餐飲、非遺體驗等收入超300多萬元。
這個有著1293年歷史的村寨,正以越來越鮮活的姿態,讓“向往的生活”照進現實。
本報記者 朱秀霞 周妍 倪懷成 尹丹丹 周晶
通訊員 宋子龍 奚睿安 張思潔 戴依燕 郭東旭 白歆
實習生 魏昕瑜
統籌 周靜文
策劃 陳炳山 汪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