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疏附縣塔什米里克鄉艾斯開村,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駐村工作隊隊員腳踩泥土、心系民生,將赤誠初心融入鄉村振興實踐。
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隊
艾斯開村“兩委”和工作隊將建強村黨組織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全力錘煉過硬的“領頭雁”隊伍。
“發展黨員流程我還不太熟悉,主題黨日活動籌備也不夠在行,許多工作一下子涌到面前……”村級后備力量熱比古麗·阿卜力孜在黨群服務中心鍛煉時,向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李陽吐露心聲。
李陽主動與她結成幫帶對子,從會議籌備到活動組織,從手把手指導報表填報到面對面傳授工作方法,并推薦她赴鎮黨建辦跟班學習。歷經一年多的淬煉,熱比古麗成長為村黨支部副書記。
生活里,當熱比古麗的母親病重需赴烏魯木齊就醫卻茫然無措時,工作隊一天內為其聯系好自治區醫院,代辦了掛號、購車票、訂賓館。“從日常傾囊相授到急難時刻沖鋒在前,工作隊如家人般溫暖的守護,讓我們在實干中淬火成長。”熱比古麗說。
目前,工作隊已幫助培養出6名像熱比古麗一樣的優秀后備干部,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中,大專以上學歷村干部占比達70%,村干部隊伍日趨年輕化。
依靠實干凝聚民心
駐村更要駐心。駐村工作隊堅持每年辦十件惠民實事,累計投入為民辦實事資金40余萬元,包括發放“暖心煤”400余噸、化肥41噸、“母親郵包”16個。依托后盾單位結親活動,每年投入20余萬元開展特色幫扶,讓黨的溫暖融入千家萬戶。
村民阿卜力孜·圖爾貢一家的蛻變,是工作隊精準幫扶的生動縮影。幾年前,這戶人家陷入困境,阿卜力孜的妻子身體殘疾,且長期住院治療,三個孩子尚未成年,阿卜力孜獨木難支。工作隊主動協調落實低保、殘疾補貼政策,隊員林超自掏腰包2萬余元助其修繕房屋。2023年妻子醫療費告急,工作隊通過自發捐款并申請臨時救助資金,及時化解燃眉之急。
困局已解,村“兩委”與工作隊又針對阿卜力孜身體狀況量身定制養殖計劃,送去50只種兔,并邀請縣畜牧技術員駐點指導。如今兔群已繁衍到500余只,成了庭院“致富兔”。
從驅寒送暖的400噸燃煤,到因戶施策的精準幫扶,工作隊用實實在在的成效讓群眾腰包鼓起來、笑臉多起來。
筑牢民族團結之基
村“兩委”和工作隊先后組織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聯誼活動、“排球進鄉村”“版圖知識科普”等系列特色活動,豐富群眾鄉村文化生活。
72歲的村民克熱木·祖農帶著身患重病的兒子麥麥提敏·克熱木去烏魯木齊求醫,站在陌生街頭手足無措、孤立無援。正在休假的自治區測繪院干部王向陽接到電話,當即驅車連夜趕往醫院幫助掛專家號,并在醫院周邊小區自掏腰包租下帶電梯的住房。治療期間每日送去熱乎的飯菜,周末還攜家人前去探望。“向陽,你就是我們的福星。”克熱木大叔緊握王向陽的手,反復道出心中的感激。
工作隊與后盾單位干部用點點滴滴的實際行動,在鄉村振興征途上奮力書寫扎根南疆、造福群眾的新篇章。
通訊員 鐘燕矯 馬文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