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湖北省石首市南大門的高基廟鎮俞家鋪村處處涌動著生機活力。蝦稻田里的小龍蝦在水中歡騰嬉戲,百畝葡萄基地的果實茁壯成長,高標準農田里的早稻顆粒飽滿等待收割……村民們說,市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實打實干事,村子才有了這般新模樣,老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有奔頭。
“以前村‘兩委’干事沒章法,群眾看著急;現在干部帶頭干,咱們也樂意跟著上。”這是俞家鋪村老黨員周繼貴常掛在嘴邊的話。市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剛來時,村里人心不齊、遺留問題多,工作隊便從“強組織、聚合力”入手,把渙散的隊伍擰成了“一股繩”。
工作隊全天候督導村級事務,帶著村“兩委”干部去優秀村“取經”,部領導常來座談交心,幫干部們長見識、強擔當。針對村民關心的閑置資產盤活、產業基地糾紛等“老疙瘩”,村“兩委”啃下硬骨頭,徹底掃清發展障礙。更讓村民暖心的是,工作隊牽頭成立了鄉村振興促進會,20余名能人帶著資金、資源回村,從產業規劃到項目落地忙前忙后,大伙都說:“黨組織把心攏到了一塊,村子才有了主心骨。”
“以前賣葡萄靠人背,現在貨車直接開到園門口,這路修到了咱心坎上!”周繼貴看著自家葡萄園外的產業路,挺滿意。產業要興,基礎得硬,工作隊深知這個理,4年來帶著村“兩委”一門心思補短板、興產業。
要想富先修路。工作隊跑遍多個部門,籌來100多萬元,加寬加固通村路3公里,新修田間產業路4公里,曾經的“泥巴路”變成了“致富道”。更給力的是825萬元高標準農田項目——“小田”并成千畝“大田”,溝渠泵站修繕一新,灌溉不再靠天,土地也能連片流轉。現在村里60%的土地都租給了合作社,連片發展蝦稻共作、葡萄種植規模比以前擴大了3倍。
駐村工作隊還牽線荊州市供銷社等單位,送來20萬元產業資金,幫村里建合作社、搞產銷一體。村民們要么在合作社打工拿工資,要么土地流轉得租金,年底還能有分紅。去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從3年前的10余萬元漲到30余萬元,“田成方、路成網、業興旺”的圖景在俞家鋪村變成了現實。
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還通過黨員聯戶、群眾議事會等方式聽民意,4年來收集訴求30余條,件件有回應。“我家廁所垮了,這可咋辦啊?”五保戶成國才拉著駐村干部的手訴苦。工作隊時刻記著這句話,沒多久就幫老人重建了廁所。視力一級殘疾的低保戶龔小花,日子過得緊巴,工作隊不僅送來生活物資,還幫她修整廚房,讓她在家門口就能做些輕便農活。村里的革委路、八一路曾垃圾成堆,工作隊領著大伙清臟治亂,還定了村規民約,聘了清潔員,現在路邊干干凈凈,溝渠里波光粼粼。
“駐村干部不是來‘走過場’的,是真幫咱過日子的!”龔小花的話道出了大伙的心聲。在俞家鋪村,群眾的“小事”就是駐村工作隊的“大事”。隊員們常往村民家跑,炕頭拉家常、田邊聽訴求,把難題一個個解決掉,把事辦在了群眾心坎上。
石首市委組織部在俞家鋪村開展“六一”慰問活動。(市委組織部供圖)
葡萄基地碩果累累。(市委組織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