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書坊鄉錢塘村黃金百香果種植基地,金黃飽滿的果實掛滿枝頭,村民們忙著采摘、清洗、分揀、包裝。村黨支部書記劉杏介紹,目前全村黃金百香果種植面積達200余畝,年產值突破260萬元,帶動30余戶戶均增收6000余元,“小果子”成了“致富果”。
誰能想到,幾年前的錢塘村,還陷在“沉睡”資源難以變現、產業發展缺乏活力、人才隊伍薄弱的困境里?!傲闵⑻锏鼗闹?,舊廠房校舍閑著,農戶種作物沒技術,產得出卻賣不好?!眲⑿踊貞洠敃r村“兩委”看著“沉睡”的資源,心里著急,卻始終找不到破局方向。
轉機始于南平市創新推出的“常態化黨建體檢—摸清零散閑置低效資源—創建鄉村振興公司和村股份合作社—搭建‘南平淘村’數字平臺—要素保障”的“五合一”鏈條,而“種百香果”的念頭,正來自一次實打實的“黨建體檢”。
那段時間,下派書記、駐村干部天天扎在村里,白天鉆田間地頭摸“家底”、找“強項”,晚上進農戶家門聽想法、匯良策。一來二去,大家摸清了關鍵:本地的土壤、氣候都特別適合黃金百香果生長。更重要的是,不少村民有種植經驗,只是缺方向、缺帶動?!凹热挥型寥馈⒂谢A,為啥不把百香果做成大產業?”村“兩委”一碰頭,就有了發展百香果產業的方向。

科技特派員陳琦輝(中)現場技術指導。 徐景平 攝
可方向定了,難題也跟著來了。零散的土地沒法規?;N植,農戶沒技術不敢擴大面積,就算種出來也怕“賣不出去”。針對這些“攔路虎”,村“兩委”帶著村民一步步破局。
土地零散?就走“農戶自愿+村集體協調”的路子,挨家挨戶做工作,把分散的地塊集中流轉,建成集中連片百余畝的標準化種植園,土地流轉率從25%提到49%?!皼]想到荒了多年的坡地能變成‘聚寶盆’?!笨粗约伊鬓D的5畝土地每年能拿到近3000元租金,還能在果園打工掙錢,村民楊明忠笑得合不攏嘴。閑置多年的舊村部也改造成百香果倉儲中心,清洗、分揀、包裝一應俱全,村民們再也不用愁果實“爛在地里”。
技術跟不上、銷路沒保障?村黨支部領辦起錢塘人家百香果專業合作社,把農戶都拉進來,搞起“統一育苗發苗、統一種植標準、統一集中收儲、統一銷售運營”的全鏈條模式。線上,依托“南平淘村”數字平臺、微信朋友圈、抖音短視頻等平臺打響“錢塘黃金百香果”品牌;線下,跟福州、廈門等城市的大型批發市場合作,發展訂單農業,讓村民不用再擔心“產得出、賣不好”。截至目前,錢塘黃金百香果2025年訂單量已超過1萬斤,帶動村民增收近20萬元。
為讓百香果產業穩扎根基、長效發展,錢塘村還把科技和人才送進果園,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制度的作用,搭建“專家+科特派+種植戶”培訓體系,每年開展10余場技術培訓,培訓農戶300余人次,培育出20余名“土專家”“田秀才”。村里還申請到50萬元省級育苗專項資金,建起6畝標準化育苗大棚,培育出汁多、味甜的優質品種,畝產比傳統品種提升約300斤。
“我們把百香果產業當作村民增收的‘金鑰匙’,由駐村工作隊和種植戶結成幫扶對子,從育苗時的品種篩選、技術指導,到掛果后的管理養護,再到最后聯系銷路、打通產銷環節,每一個環節我們都全程跟蹤、絕不缺位?!卞X塘村駐村第一書記姜浩文說道。
如今的錢塘村,村民既能靠土地流轉拿“租金”,又能在果園務工掙“薪金”。從黨建體檢到資源盤活,從平臺搭建到要素保障,“五合一”鏈條模式讓黃金百香果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致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