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筑夢土樓”博士服務團首位高層次人才聘任儀式上,浙江大學博士李沁以“項目制合作”模式加盟福建省客家土樓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成為當地通過柔性引才機制加入大健康產業一線的首位博士。這一創新舉措,是永定區破解縣域高端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的難題,以人才創新驅動產業升級、促進共同富裕的最新探索。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石,受財政實力、產業基礎、城市能級等因素制約,“引才難、留才更難”一直是縣域發展的痛點。傳統剛性引才模式下,編制限制、關系轉移等要求,讓高校高層次人才望而卻步;而縣域企業“有資源缺思路、有基礎缺突破”的困境,又使其在產業升級中步履維艱。永定區立足實際,創新推出“博士副總”柔性引才計劃,以“不占編制、不轉關系”的靈活設計,讓人才既能保留高校身份,又能深度參與企業決策,這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既降低了引才成本,又精準匹配了產業需求,成功撬動了高端智力資源。
圍繞大健康產業鏈發展需求,區委組織部、團區委牽頭,聯動8家產業鏈龍頭企業發布崗位需求,依托150余名永定籍博士資源庫,吸引博士以技術顧問、項目合作等形式扎根產業一線。目前,已對接洽談20余名與產業高度契合的博士人才,通過搭建高校資源與產業需求的橋梁,推動前沿理念與技術落地轉化。
充分發揮產業鏈黨建聯席會“紅色引擎”作用,通過調度會商、問題幫辦等聯動機制,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針對企業融資難題,推動政策性銀行與國有企業合作,以公建民營、融資租賃等方式注入金融活水;針對產業鏈條不完善問題,通過全員招商、優化營商環境等舉措加快延鏈補鏈強鏈。如今,永定區已形成以廣藥集團為龍頭的健康養生飲品產業鏈、以青橄欖環??萍紴辇堫^的可降解材料產業鏈,成功培育市級以上創新創業平臺10余個、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家,今年上半年產業鏈總產值實現突破性增長,為2027年大健康產業總產值超百億元的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柔性引才更在于打破行政壁壘,構建跨區域、跨領域的協同創新生態。永定區與浙江大學聯合成立“土樓文旅創新實驗室”,正是“高校科研+縣域轉化”模式的生動實踐——高校為學術研究找到實踐場景,企業為技術創新獲得理論支撐,縣域無需“養人”卻能“用人之智”。這種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路徑,不僅讓土樓文旅資源煥發新活力,更為縣域產業升級提供了“借智登高”的范本。
永定區從政策、平臺、服務三方面持續發力,讓柔性引才真正發揮長效作用。政策上,結合縣域產業特點細化支持措施,避免“一刀切”;平臺上,利用永定區“土樓黨旗紅”公眾號,搭建“線上+線下”的“需求發布—智能匹配—成果轉化”全流程服務平臺;服務上,通過“一站式”保障解決人才子女教育、配偶就業、科研設備共享等后顧之憂,讓人才心無旁騖投身創新。
通訊員 邱永鋒 姜琪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