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三秦大地,秋高氣爽。在這片紅色基因浸潤的革命圣地上,淳厚鄉風正煥發新時代的光彩。
10月29日至30日,以“文明,讓鄉村更美好”為主題的中國文明鄉風大會在陜西省延安市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基層干部、農民代表、文化工作者等齊聚一堂,為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匯聚智慧與力量。
文明故事點亮新鄉村
在主會場上,一批扎根基層的鄉村文化實踐者走上講臺,用樸實的語言、鮮活的故事,分享了他們在培育文明鄉風中的寶貴經驗,讓現場聽眾深切感受到文明鄉風建設給鄉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一支“大專家+土專家”的宣講隊伍讓黨的創新理論脫下“西裝”、換上“農裝”。村里依托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與高校合作,組建專家學者宣講團,采取走村串戶的交流方式,為村民講清楚政策原理與產業發展趨勢,講明白移風易俗和文明新風新貌的重要性。戰旗村黨委書記高德敏高興地分享著村里的變化:“以前讓村民參加活動得邀三請四,現在大家爭著報名、主動參與。現在的戰旗村,鄰里關系好了,矛盾糾紛少了;跳廣場舞、打太極的多了,打牌貪玩的少了。”
新媒體在鄉村的普及讓文明鄉風培育有了新載體。山東省沂水縣朱家坪村的村民張欣就用短視頻開辟了一條帶動鄉親致富、涵養文明鄉風的新路徑。她帶領村里的老人通過拍攝鄉土味滿滿的短視頻,贏得了眾多網友的點贊。如今,她和村里的年輕人一起在直播間里銷售家鄉的特產,在會上,張欣自豪地說:“村里年輕人不用外出打工,留守婦女來工作室打包,大家互幫互助,鄰里關系更親近,矛盾自然沒有了。”
文明鄉風需要傳播好經驗,互學互鑒,也需要營造濃厚氛圍,帶動村民煥發精氣神。新聞媒體發揮著輿論引導的關鍵作用。農民日報記者作為媒體代表,分享了采訪中感受最為深刻的基層經驗:從建強基層黨組織上示范引領,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里汲取智慧,從滿足農民情感需求中破題。作為黨的“三農”新聞工作者,農民日報記者也將繼續與廣大農民和基層干部一道,書寫廣袤田野上的文明新篇。
體育活動“燃動”新風尚
會場外,一場冠軍隊與“民星隊”之間的“村BA”籃球賽,展現了鄉親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鄉村蓬勃的內生動力。
聚光燈下,球員們在攻防轉換間奔跑、傳球、投籃,每一次精彩的配合都引來觀眾席陣陣歡呼。“現場氛圍特別接地氣,展現了我們農民的精神風貌。”冠軍隊球員許東旭笑著說,“希望鄉村的文體活動越辦越好,讓更多人看到農村的新面貌。”
比賽間隙,“鄉韻歡騰·全國和美鄉村文藝展演”如期而至。一系列植根鄉土、傳遞鄉情的節目輪番上演:空竹表演《秦風竹韻》靈動飄逸,民俗演出《桐子花開春風俏》韻味悠長,陜西非遺表演《安塞腰鼓》則以震天的鼓點,擂出了黃土地上的豪邁。“在我們安塞縣城,‘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人人都會打腰鼓。”安塞腰鼓成員趙家樂自豪地說。作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安塞腰鼓已成為一張展示陜北文化風貌的亮麗“名片”。
當農民兄弟樂隊唱響主題曲《鄉村力量》,臺下觀眾齊聲跟唱,歌聲如潮,讓整個賽場化作一片歡樂的海洋。主唱老寶激動地說:“希望全國觀眾通過我們的歌聲,能夠看到、感受到新時代的農村。”
近年來,“村字號”文化體育活動成為弘揚新風尚的重要陣地。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帶動群眾走下“酒桌”“牌桌”,走上賽場、看臺,也展現了新時代農民積極向上、團結奮發的精神風貌。正如“民星隊”主教練焦健所說:“一個村子里面突然出現一個球星,站在‘村BA’的平臺上,向全國的球迷展示自己的籃球技藝,這個村肯定就沸騰了!運動員的陽光向上,會帶動全村人跟他學習、向他靠攏。”
文藝展演展現新風貌
“嘟——”高亢嘹亮的嗩吶聲穿透會場,開場歌舞《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以陜北民歌為底色,融合嗩吶、大秧歌等5種非遺技藝,以飽滿的熱情拉開了新風展演的序幕。“能在全國移風易俗優秀文藝節目展演的舞臺上,把延安的非遺宣傳出去,特別榮幸!”表演者王世虎驕傲地說。
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新故事,是推動移風易俗深入人心的關鍵。來自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的歌舞小品《婚事新辦》,以當地的屯堡文化為根基,用花燈戲形式講述了一對受過高等教育的屯堡新人返鄉舉辦“無禮婚禮”的故事。“核心就是‘四個不收’:不收彩禮錢、不收開口費、不收份子錢、不收貴重禮。”西秀區精神文明辦專職副主任譚林鈺介紹。這種將移風易俗理念融入地戲、花燈等傳統表演的方式,讓文明新風如春風化雨深入人心。正如節目結尾,鄉親們用質樸的屯堡風俗為新人送上祝福,傳統與新風在此刻交融。
同樣聚焦婚俗新風的贛南采茶小戲《彩禮風波》則通過藝術創新,讓傳統鄉土文化實現了現代化表達。“我們在傳統曲牌基礎上進行改編,運用贛南采茶戲特有的扇子花、矮子步、單袖筒等表演技巧,以輕快幽默的方式講述抵制高額彩禮的嚴肅話題,老百姓更愿意看、也更容易接受。”江西贛州市信豐縣華夏橙鄉演藝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夏鍇告訴記者,作為國家級非遺,贛南采茶戲以獨特的藝術魅力,讓政策宣傳變得生動活潑,成為基層巡演中廣受好評的文明新風傳播載體。
文明鄉風建設,農民是主角。“紅艷艷的太陽寧夏川,紅丟丟的枸杞亮人眼……”寧夏中衛市紅寶村農民合唱團真摯的歌聲,讓現場許多觀眾熱淚盈眶。導演龍阿朵動情地分享創作初衷:“我們要呈現的,就是農民最真實的生產生活場景,這些他們熟悉、也充滿感情的畫面。”她補充道,“唱歌讓他們變得更自信。以前可能不敢開口宣傳自家的枸杞,現在敢大聲唱出來了。團里年紀最大的成員74歲,依然積極爭取上臺,充滿激情地載歌載舞。”在這樣的歌聲與創作中,農民的情感得以抒發,自我價值得以實現,新時代的文明鄉風,也由此扎根、生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