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鎮崔坪村鍛煉期間,筆者注意到,留守兒童在鄉村孩子中間的占比很高,其學習和生活狀態值得關注。留守兒童由于缺乏陪伴,不僅在學習上得不到關注,日常娛樂活動也相對單一,普遍缺乏自信、不善于表達自己。關注留守兒童不僅是教育問題,更是社會發展的長期議題。
除了部分特殊情況外,造成鄉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最直接原因是父母外出務工,而鄉村產業的薄弱與單一則是“無形之手”,映射的是鄉村就業機會的匱乏和產業支撐的不足。當然,鄉村產業發展需要的不僅是資源,更多的是思路與謀劃。我所在的崔坪村,正在嘗試走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之路,用產業發展托起孩子們的未來。
崔坪村位于嵩山腳下,緊鄰三皇寨、少林寺等景區,抬頭就能看見蓮花峰,風光秀麗、景色宜人。崔坪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學習外地先進經驗,依托得天獨厚的山水旅游資源,通過修建旅游公路、建特色民宿、發展鄉村會客廳等方式,吸引各地游客駐足體驗,最終探索出了“建驛站讓游客停下來、建民宿讓游客住下來”的文旅發展道路。崔坪村鄉村文旅產業的發展為村民創造了就業機會,讓父母盡可能兼顧工作與家庭。
耕地土壤含沙量大、土壤肥力低,一直是崔坪村在農業發展方面的劣勢。為了推動村莊農業的發展,提高作物產量和村民收入,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干部主動向外界學習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通過不斷地嘗試和試驗發現,本村土壤和氣候最適宜沙地蜜薯的種植。于是,村里整合了300余畝沙石地打造標準化紅薯產業園,引進高品質紅薯幼苗,鼓勵并幫助村民種植沙地蜜薯,積極開辟銷售渠道,提高村民種植收入。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絕不能止步于開設課外托管班,筆者認為必須溯本求源,將重心放在激活和壯大鄉村產業上。只有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農產品精深加工等富民產業,創造更多優質就業崗位,讓父母能在陪伴孩子與獲得收入之間找到平衡點,才能從源頭上減少“被動留守”,讓鄉村真正成為承載家庭完整與兒童健康成長的希望之地。
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鎮崔坪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吳海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