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來到湖南省瀏陽市大圍山鎮白沙村擔任黨總支書記助理。走進白沙村,映入眼簾的是波光蕩漾的大溪河,河中倒映著古老的萬福橋與兩岸錯落的吊腳樓。麻石鋪就的老街在青磚黑瓦間蜿蜒穿行,默默承載著一段段被歲月浸染的往事。
村書記告訴我,白沙村地處瀏陽河源頭、大圍山西麓,雖然依山傍水、自然資源豐富,但也面臨著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單一等發展瓶頸。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是村莊亟待解決的問題。
好環境是村民們生活幸福的基礎,也是村莊探索文旅興村的底氣,村書記希望我能在這項工作上多下下功夫。為突破現狀,我協助村上全力推進道路拓寬硬化、河岸游道建設、污水管網改造、美麗屋場打造等配套設施項目。如今,每當夜幕降臨,璀璨燈光倒映河面,村民們悠閑散步、嘮家常,游客們舉起手機記錄夜景,曾經冷清的河岸成了村里最熱鬧的打卡地。
基礎設施改善后,要讓白沙村“有看頭、留得住人”,還需在豐富業態、提升服務等方面持續用力。前幾年,村書記率先示范,在大溪河邊精心改造了一幢舊吊腳樓,沒想到一經推出便一炮而紅,成功打響了民宿品牌。村民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個個躍躍欲試,但還是有些猶豫。
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我們連續利用5個晚上,分片區召開“屋場夜話會”,耐心細致地講解白沙村發展文旅產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認真傾聽村民心聲,一一解答各類疑問。最終,大家的思想通了、信心足了,全村陸續開了20多家民宿,還帶動酒吧、咖啡店、夜市等多種業態落地生根。
與此同時,為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我們創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新春文藝活動,以充滿鄉土氣息的“村晚”,為村民和游客增添濃濃的年味。2024年2月24日晚,上百位村民聚在一起舞龍、放煙花、表演節目。我便當起了村書記的“移動喇叭”,帶大家沉浸式地體驗演出。從節目編排到場地布置,從宣傳造勢到迎來送往,與鄉親們并肩忙碌至深夜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
位采鳳(左一)在白沙“村晚”上表演。(瀏陽市委組織部供圖)
文旅發展僅僅依賴“流量”是不夠的,更要讓村民切實共享發展帶來的“增量”。2024年5月,我們成功申報“城鄉對接·村社互進”行動,白沙村與長沙市開福區欣城社區正式結對。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由村社攜手打造的“欣巢市集”,成為大圍山農特產品的“活招牌”。每到開市,村民們凌晨4點從地里采摘的黃瓜、藠頭、小白菜等新鮮蔬菜被一掃而空,單日銷售額可達上萬元。
看著村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我愈發明白:文旅興村不只是修幾條路、建幾間民宿,更是要讓鄉村煥發生機,讓村民找到歸屬感,讓城鄉實現雙向奔赴。在這條充滿希望的鄉村振興道路上,我與白沙村的故事,仍在繼續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