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蛟河訊 (通訊員 馮書珩 王詩奇)近日,走進吉林省蛟河市新站鎮雙頂子村黏玉米真空包裝加工廠,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100余名工人們正在有序工作,清洗、蒸煮、冷卻、包裝,一袋袋封裝完好的真空黏玉米整齊碼放,即將發往各地市場。這熱鬧的生產場景是新站鎮黨委實施村村聯合推動產業升級的生動實踐,更是蛟河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縮影。
過去,由于村級集體調配資源有限,靠著單打獨斗,蛟河市村級傳統特色產業邁向深加工一直舉步維艱。去年以來,蛟河市為了打破困局,啟動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增效三年行動,市委書記帶頭深入182個村屯調研、交流,從市級層面統籌規劃、明確路徑;立足解決有人研究、有錢干事等問題,建立鄉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包村包發展工作機制,重點圍繞村村聯合模式,整合土地、資金、人力等生產要素資源,采取跨村聯建、強村帶弱村、抱團發展等方式,對資源少、區位條件差,靠自身力量難以持續發展的村,采取“產業強村+薄弱村”合作發展模式,由產業強村“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聯建薄弱村,產業強村提供政策、項目、技術等,鼓勵村與村之間資源互補,共謀發展。通過抱團取暖,有效破解單個村莊資源分散、資金短缺、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形成1+1>2的效果。
目前,全市村村聯合項目數量已發展到38個,覆蓋帶動104個村級集體參與,全市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到4420.15萬元,帶動農民增收1283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