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甕安縣永和鎮垛丁社區,一家由9個村(社區)聯合經營的集體經濟超市,成了村民們的“心頭好”。超市里農資產品、生活用品琳瑯滿目,來自各村的特色農產品陳列整齊,前來采購的村民絡繹不絕。
“化肥比市場上便宜,質量有保障,一個電話還能送到地頭,真省心。”正在選購農資的村民鄧良芬笑著說。
為破解各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規模較小、閑置資源盤活方式單一的“單打獨斗”局面,永和鎮黨委決定打破村域界限,整合9個村(社區)資源,采取“聯村共建、合作共贏”模式,共同出資成立甕安縣永和長灃商貿有限公司,對垛丁社區集體經濟超市進行提質升級。
超市推行“兩權分置”管理模式,即公司獲得經營權、各村(社區)共享收益權。在股權設置上,公司占股51%,確保集體控股地位,引入2名致富帶頭人持股49%,增強市場運營活力。將超市經營性收入、場地出租收入作為分紅依據,實行持股分紅制度,各村(社區)年集體經濟預增10%。其中,垛丁社區通過超市場地出租和持股分紅,年增收預計超10萬元,實現“弱村抱團、強村帶動”。
“超市賣什么、怎么賣,群眾說了算。”考慮到之前集體經濟超市因售賣商品單一導致客流稀少,永和鎮黨委決定調整經營策略。說干就干!鎮黨委組織黨員干部到惠水、龍里等地觀摩學習,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走訪300余戶農戶,梳理出農資需求、服務短板等“民生清單”。之后,通過與優質農資廠家直接對接,超市的化肥、種子價格較市場價低6%。此外,與轄區種植大戶建立長期穩定的購銷關系,作出“質量問題包退換+免費技術指導”的銷售承諾,打消群眾購物的后顧之憂。
針對農村留守老人多、搬運難的問題,超市組建黨員配送隊,提供送貨上門服務。截至目前,已為群眾配送農資150多噸。此外,超市設立“村特產品專區”,免費展銷白水河社區刺梨、紅巖村優質稻米等地方產品,助力村級產業“出村進城”。自今年5月開業以來,超市營業額突破60萬元。
“以前買肥料都要到處求人拉,現在一個電話就可以幫我送到地里,真的是太方便了。”垛丁社區老場壩組一位村民如是說。
此外,為推動發展紅利惠及更多群眾,永和鎮建立“預支分紅”機制。經公司董事會研究、鎮黨委備案后,各村(社區)可預支年度分紅資金50%以內的部分資金,優先用于村組道路建設、水利設施等民生項目,由鎮紀委全程跟蹤監督資金使用,村務監督委員會定期公示,確保資金用到實處。
自實行“預支分紅”機制以來,各村(社區)在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上底氣更足、勁頭更猛。觀溏村通過預支資金開展清淤修渠工程,30畝“望天田”變成“豐產田”。長嶺村修建2公里產業路,方便了農產品運輸。
“超市賺了錢,村里辦了事,老百姓得實惠,這才是共同富裕。”垛丁社區黨支部書記曹玉霖感嘆。
通訊員 龐晉 趙永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