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甕安縣緊緊圍繞基層基礎“強雙基”,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推行減負松綁、增加待遇保障、增加工作力量“一減兩增”工作法,讓基層活力迸發、氣象日新。
減負
“以前和現在都忙,但是現在忙得更有意義。”7月10日,猴場鎮大河村黨組織書記楊元朝的這番話,道出了基層干部的心聲。曾經被各種上級迎檢、材料報送和報表填報淹沒的他,現在把更多時間花在了走村入戶傾聽百姓心聲、解決急難愁盼、收集鄉村振興的金點子上。
針對基層事務繁重、人少事多的突出矛盾,甕安縣堅持“為車減負”和“為馬賦能”雙向發力,出臺《甕安縣村(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制度》,探索鎮、村履職事項清單,指導村(社區)出臺并履行職責事項清單、協助辦理事項清單和負面事項清單“三張清單”,嚴格要求村級按照“三清單一制度”開展工作,進一步規范村(社區)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2024年以來,收回不應基層承擔事項83項,明確基本履職事項124項、配合履職事項139項,村級組織日常出具證明事項由原來的16項縮減為5項。
針對“人少事多”的難題,甕安縣堅持“減上補下”原則,結合干部崗位經歷、特點特長、能力素質等情況,選派29名政治素質優、發展潛力大的95后干部,下沉至鄉村振興任務重、社會治理難度大的重點村擔任結對幫扶干部。
“從‘表哥’變身群眾服務員,我才讀懂基層工作的真諦。”平定營鎮三合村幫扶干部雷剛的感悟,印證了減負改革的實效。
賦能
“現在年薪比剛入職時翻了一番,干得好還有額外獎勵,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今年,建中鎮白沙村黨總支書記萬明領到兩份“大禮包”,一份是晉升四級主任科員待遇的通知,一份是村集體經濟創收獎勵。
近年來,甕安縣探索建立“基本薪酬+績效獎勵+社會保障+集體經濟發展創收獎勵+表彰獎勵”的“3崗12級”的薪酬體系,將村干部崗位等級與工作年限、學歷掛鉤,按照比例為村干部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住房公積金。推動全縣“一肩挑”人員平均年薪到手達6萬余元,村委會主任平均年薪5.65萬元,其他副職人員平均年薪4.82萬元。
為持續激勵村干部干事創業,制定并實施《甕安縣支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十條措施(試行)》等政策文件,推行“村集體經濟創收獎勵+對等獎勵”雙激勵機制,在實施創收獎勵的基礎上,對經營性純收益10萬元以上前10名的村兌現對等獎勵。截至目前,共103名村干部參與集體經濟創收獎勵,發放資金86.9萬元,其中,建中鎮白沙村、天文鎮烏江村、嵐關鄉茶海村等8個村兌現對等獎勵31萬余元。
固基
“以前村里就幾個干部,既要忙黨建又要抓產業,人手實在不夠用,很多工作想干都力不從心。”平定營鎮梭羅村黨組織書記劉進坦言。這位在基層工作多年的老支書道出了村級組織面臨的普遍困境。
為破解這一難題,甕安縣建立內部挖掘和外部引進“雙向”人才引進機制,堅持下深水區找人,從致富帶頭人、退役軍人、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等“7類人員”中儲備后備力量,推行“導師幫帶”“實地跟崗”和“一人一檔”跟蹤培養機制,推動全縣后備力量從2023年327名遞增至953名,大專學歷占比83.39%,實現儲備數量質量雙提升。
為確保人盡其才,甕安縣按照“雙好雙強”標準和“一肩挑”要求,持續選優配強村(社區)“領頭雁”隊伍,圍繞村干部能力素質、干事創業、精神狀態、廉潔自律、群眾反映5個方面開展班子運行摸排調研,對不能繼續勝任的及時從跟崗鍛煉中表現優異、群眾認可度高的后備力量中補選。2024年以來,從后備力量中補選黨組織書記10余名,補選其他村干部50余名。
通訊員 龍集寬尹 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