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興寧訊 (通訊員 興組軒)“以前取個快遞要跑十幾分鐘山路,現在黨員志愿者直接送到家門口?!苯眨瑥V東省興寧市黃陂鎮三佳村留守老人曾明的話,道出了全村群眾的心聲。
近些年來,興寧市聚焦“空心村”治理難題,通過優化服務、黨群聯動、產業興村,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實效,實現以產聚人、以人興村。
將服務留守群體作為凝聚人心的首要任務,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閑置場所等,打造四點半課堂、幸福食堂及驛站等陣地;通過黨員示范帶動,吸納熱心群眾、留守老人及婦女等,組建黨群志愿服務隊,創新建立“黨員義務跑腿、村干部免費代辦、群眾互助服務”分級響應機制,實現村民需求快速響應、高效辦理。
針對治理力量薄弱和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堅持黨群聯動,深入開展“周二上門去”聯系服務群眾行動,對留守老人和兒童進行定期巡訪,精準對接“一老一小”需求,實施“微項目”,點亮“微心愿”,確保留守群體急難愁盼有人管、及時管;通過舉辦返鄉懇談會和開展社會實踐等,引導鄉賢和外出大學生反哺家鄉、服務村民;推行“銀齡積分”“志愿服務兌換”等機制,激勵留守群眾積極參與村級治理,有效激發共建共治共享的內生動力。
聚焦村集體經濟薄弱、產業凋零等難題,選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產業村長”,推行“強村帶弱村”“大村帶小村”聯動發展模式,整合資源、抱團發展,推動特色種植、文旅融合等產業規?;l展、整體性提升,使土地、資金、文旅等資源統籌共享,釋放出“1+1>2”的產業共興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