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擔心搬來后鄰里難相處,沒想到社區調解員比親人還上心。”近日,貴州省榕江縣車民街道富民社區居民龔大姐緊握著調解員的手,話語里滿是感激。
富民社區是榕江縣較早建成的易地搬遷安置社區,聚居著苗、侗、水等多個民族群眾。自群眾入住以來,車民街道黨工委堅守“多元共治暖民心”理念,以“讓群眾安居更安心”為核心,打造群眾滿意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用民族語言解心結,筑牢和諧根基。“搬遷群眾來自不同鄉鎮,語言、生活習慣有差異,化解矛盾得用聽得懂、愿意聽的方式。”社區黨支部書記賴翔介紹,社區打造“1+4+N”民族矛盾調解隊伍,即以黨支部為核心,整合黨員、網格員、駐居民警、“五老”人員為骨干,邀請懂雙語、通法律的專業人士加入,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在社區惠民議事長廊,駐村工作隊員熊宇鳳常以山歌化解鄰里矛盾。她將婚姻家庭、鄰里關系等常見矛盾的法律知識,改編成“勸和歌”,讓矛盾在悠揚歌聲中化解,法治理念在民族文化中傳遞。今年以來,社區開展“山歌普法”“雙語調解”活動15場,發放宣傳資料5000余份。
社區還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建立每周上門走訪制度,重點關注特殊群體。今年夏天,網格員王和平發現兩位鄰居因樓道堆垃圾爭執,立即聯系雙語調解員,結合《民法典》勸說,最終促成和解。截至目前,社區排查矛盾隱患13起,調解成功率100%,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織密安全防護網,守護生命防線。“每天放學,都有穿紅馬甲的黨員叔叔阿姨在路口引導過馬路,還幫拎書包。”轄區第六小學學生楊芷說。針對未成年人多、留守兒童占比高且學校臨近河道的情況,社區打造“少年守護聯盟”:由黨員志愿者、交警、老師組成“護學崗”;“四點半課堂”除輔導作業外,開設“防溺水小課堂”,教孩子自救技能;黨員帶頭的“巡河隊”每天8點至20點沿河道巡查。今年以來,已勸阻未成年人危險行為43起,實現安全事故零發生。社區“黨員巡邏隊”每月開展專項檢查,重點排查消防通道與設施,今年整改隱患10余處。
“網格就像小家庭,要讓每個群眾都感受到溫暖。”網格員林澤勝說,他每天都記民情日記,重點標注特殊群體需求。獨居老人伍大爺剛搬來時,因不熟悉環境少出門,生活不便。林澤勝每周上門看望,幫代購生活用品、繳水電費,還教老人用手機與孫子視頻。今年以來,社區為特殊群體上門服務300余次。
為促進多民族融合,社區黨組織以“三八”婦女節、“六一”兒童節等節日為契機,在文化活動中融入各民族傳統元素。今年9月28日“感恩奮進?喜迎華誕”文藝晚會上,孩子們穿苗族、侗族、水族等民族服裝表演、做游戲,增進友誼。“現在社區里各民族一起籌備活動,是個和睦的大家庭!”居民龍秀芝感慨。
石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