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天津市北辰區委組織部將“一年干成一件小事”貫穿到村任職選調生教育培養全過程,精心構建“三級育苗”工作體系,讓選調生們邁好入職第一步。
區級層面立足真賦能、真助力,明確要求選調生到村后將了解村莊情況、深入田間農戶作為“第一件事”,摸清村情民意、對接群眾所需所盼。鎮黨委為每位選調生配備雙導師——包村干部擔任“政治導師”引方向、機關科室負責人擔任“業務導師”傳方法,指導選調生找準“小切口”,破解民生難題。在村級層面由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擔任“實踐導師”,傳授跟群眾有效溝通、怎么跑項目調糾紛等“真經”,實現一對一結對、手把手教學、一天天提高。
“沒到村時有點忐忑,真到了村里,發現組織都給我們想到了,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老鄉真滿意。”雙街鎮龐咀村黨總支書記助理王一璠說。
龐咀村的王學義大爺年近古稀,始終放不下一個念想——買回運河畔的老宅安度晚年。然而,現房主既對報價不滿意,又苦于無處搬遷,調解陷入僵局。王一璠和龐咀村村委會主任助理李博文反復研究,不僅為現房主篩選置換房源,還一次次溝通幫助老人了解市場行情,最終雙方達成了“適當提價+延長搬遷期”的方案,讓這段跨越時光的房屋情緣得以延續。
在雙口鎮前丁莊村,村黨總支書記助理王若瑾和伙伴們首創“數字需求熱力圖”,將老人高頻需求的醫保認證、反詐宣傳等按緊急程度標注為“紅黃綠”,實現精準識別、靶向服務。北倉鎮董新房村村委會主任助理孟倩開設“銀齡數字課”,雙口鎮雙口三村王瑞巖開設“老年人手機課堂”,手把手教學。暑期來臨,選調生們組織開展黨史小講堂、助學志愿服務等活動,充實孩子們的暑期生活。
一件件“小事”既改變了鄉村面貌,也重塑了選調生自身。
“剛來時,村民客氣地叫我‘干部’,現在都喊我‘拍視頻的閨女’了。”青光鎮青光村黨委書記助理秦璇說。這位年輕姑娘把智能手機變成“新農具”,拍攝的視頻不僅解決了西紅柿滯銷等難題,更激發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鄉親們從觀望到主動參與視頻創作,自發拍攝勞作場景和豐收笑臉,為村莊文旅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雙口鎮趙圈村黨支部書記助理連芝銳的蛻變同樣顯著。100余場、近300小時的電商直播,讓她從剪輯小白成長為帶貨達人和本土“新農人主播團”的孵化者,各項技能在實踐中得到全方位提升。
不少選調生形成了扎根基層的工作方法。北倉鎮周莊村黨總支副書記王金標總結出“需求摸排—資源整合—協同實施—群眾監督”四步工作法,推動村里的志愿服務工作從零散活動走向規范化、高效化。雙口鎮郝堡村黨支部書記助理許鳳霖聚焦郝堡梨的銷售難題,搭建起電商平臺、開拓單位團購渠道,更將復雜的電商運營提煉成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的標準化流程。
“下一步,我們將深化‘一年干成一件小事’工作,持續搭建平臺,引導選調生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實踐中錘煉政治品格、提升能力素質、厚植為民情懷,為鄉村振興涵養源頭活水、積蓄后備力量。”北辰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本報記者 尹丹丹 通訊員 呂若凡 馬鵬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