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季結束,浙江省蘭溪市馬澗鎮下杜村種植戶王菲菲,對今年的收成比較滿意。
“以前賣楊梅,我得背著竹簍蹲在村口,見著貨車就往前湊,跟人家賠笑臉求收購。”王菲菲說,“現在可不一樣嘍!加入聯盟后,老師教我們疏花疏果、防蟲控溫,大棚管理有了科學指導;統一包裝、統一定價、統一對接客商,客戶開著冷鏈車直接到地頭,我們往秤上一放就行了?!?/p>
作為浙江中西部最大的楊梅產區,蘭溪近年來“共富”實踐探索越來越豐富——立足楊梅特色產業,深化“共赴梅好”黨建聯建機制,成立片區聯合黨委,組建“大學生楊梅產業聯盟”,吸納了50多戶低收入散戶,通過“大戶帶散戶”“黨員帶群眾”“強村帶弱村”發展模式,讓梅農們從“各自為戰”變成了“攥指成拳”。
去年,產業聯盟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每戶梅農的腰包都鼓了四成多——這哪是賣楊梅?分明是在摘“金果子”。
楊梅產業的蓬勃發展,是蘭溪鄉村片區組團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深入實施“千萬工程”、縮小“三大差距”、加快實現共同富裕的當下,蘭溪給出的“打法”是——打破村域界限,打通資源整合通道,因地制宜構建片區組團黨建聯建“1+N”組織架構,“1”即組建片區聯合黨委,“N”指按需吸納農業農村、國企、科研院所等共建單位,探索形成以黨建共富示范帶為引領,“共富工坊、共富市集、共富之家”精準發力,推動“產業致富、項目領富、人才促富、品牌帶富、組團幫富”五大示范場景落地見效的“一帶三共五場景”發展格局,不斷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片區組團發展,讓資源要素在市場化機制下實現跨域流動。黃店鎮王家片區依托白露山旅游風景區,大力發展鄉村民宿特色產業,打造楓林白露共富工坊,探索推行“聯合黨委+強村公司+村黨組織”模式,為片區村300多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帶動人均年增收超4.5萬元;諸葛鎮諸葛片區立足農文旅融合發展,積極招引社會資本建設蘭田綜合體項目,村集體集中流轉土地2560畝,總投資約3.46億元,預計帶動片區聯建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50萬元以上。
“以往片區功能不清晰、協同發展程度低、資源互補不夠,很大程度影響了縣域高質量發展。”蘭溪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一個個村集體正通過“組團出道”的方式形成有機聯系、協同發展的整體格局,以資源的疊加優勢,釋放出鄉村振興發展的乘數效應。
通訊員 蔣宇欣 徐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