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村黨總支書記盧強志(右)為村民送合影照片。 鄒斌 攝
“真沒想到,我這把年紀了還能跟‘天安門’合影,多虧了小盧書記!”3個月過去,江西省廬山市溫泉鎮溫泉村的趙大娘提起4月份那次特別的合影活動,依然記憶猶新,“開始時以為年輕人搞花架子,沒想到他做事這么上心。”
趙大娘口中的“小盧書記”,就是溫泉村新任黨總支書記盧強志。從村民最初印象里“村里來了個年輕的新書記”,到如今大家親切稱呼的“小盧書記”,盧強志用自己的真心與實干,一步步贏得了村民的認可和信賴。他的經歷,正是廬山市扎實推進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工作的縮影。眼下,一批像盧強志這樣的“后浪”書記,活躍在農村一線,為鄉村振興筑牢人才根基。
廣開渠道選優“種子”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一年前,廬山市部分村面臨“帶頭人”年齡老化、文化程度偏低、視野不寬廣等問題,發展遇到瓶頸。廬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郭日初分析,許多村書記不是不想干事,而是習慣用老思維、老辦法開展工作,引入后備力量,就是要通過“鯰魚效應”,促進村黨組織書記隊伍能力素質整體提升。
為此,廬山市深入開展后備力量培育儲備工作,由市委常委帶隊全覆蓋組建工作組,廣泛開展“薦才”等活動,每逢重要節日登門拜訪在外優秀人才。通過積極回引一批、挖潛發展一批、公開招錄一批,精準儲備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163人。其中,35歲以下青年占比達47.9%,大專及以上學歷更是高達95%,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
盧強志就是該市廣開渠道、深入摸排找到的優秀后備力量之一。當時,溫泉村原書記即將退休,年輕黨員又大多在外務工。溫泉鎮黨委書記陳維光帶隊深入摸排,最終鎖定了在當地多家企業擔任負責人的盧強志。“盧強志在多個基層崗位歷練過,能力很強。唯一顧慮是他非本村人,群眾基礎可能薄弱。”陳維光回憶道,“經過與村‘兩委’干部、老黨員、群眾多次座談溝通,鎮黨委決定讓他跨村試崗鍛煉,目前成效顯著。”
精準滴灌育強“苗子”
初到溫泉村,盧強志遇到了挑戰,想做事卻找不到突破口。在市、鎮兩級的重點支持下,他積極謀劃溫泉村產業發展,引進企業打造“溫泉+康養”旅游項目,帶動村民開辦民宿、農家樂;同時,成立物業管理公司服務度假區內的小區,既提升了度假區內的環境、增加就業崗位,又提高了村集體收入。
盧強志的快速成長,得益于廬山市的系統培養機制。該市開設頭雁領航班、雛雁強基班等,采取“理論+實踐”“觀摩+比武”相結合的方式,對后備力量進行全覆蓋培訓。同時推行“2+1”導師幫帶制,由一名鄉鎮班子成員和一名村書記擔任導師,縣級領導包掛重點對象,鄉鎮班子成員常態化結對聯系,傳授經驗方法,確保后備力量“想干、會干、有為”。
經過一年的“精準滴灌”,后備力量整體能力顯著提升。盧強志因表現突出,已被正式任命為溫泉村黨總支書記。據統計,后備力量已領辦創辦村級經濟實體33個,其中6人被任命為村黨組織書記,23人依法依規進入村“兩委”班子。后備力量的活力正在有效釋放。
暖心關懷助力成長
“既要鼓勵后備力量干事創業,也要關心他們的生活,解除后顧之憂,讓他們安心扎根、施展才干。”廬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曾明明強調指出。
在一次家訪中,陳維光關切地詢問盧強志:“到村工作半年多了,習慣嗎?工資比公司少了,也更忙了,家里支持嗎?”盧強志坦誠相告:“剛來時確實不適應,群眾不認識我,工作放不開手腳。但慢慢就成長了。特別是自己挨家挨戶溝通,爭取資源修溝渠、裝路燈,看到鄉親們的笑臉,那份滿足感難以言喻。家里人都很支持,叮囑我一定要好好干,要對得起鄉親們的信任。”他堅定地說,“只要我們真心實意為群眾做事,群眾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賬!”
為持續激發隊伍活力,廬山市構建了“一人一檔、一村一冊、一鎮一庫”的管理機制,落實“兩必訪三必談”制度,即家庭重大變故必訪、重要節日必訪,入庫前必談、政治生日必談、年底必談,確保后備力量培育工作連貫、有效。
“廬山市著力抓好‘選、育、管、用’四個環節,堅持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批、使用一批,持續為基層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確保鄉村發展后繼有人。”郭日初表示。
通訊員 帥冬 熊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