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來到湖南省醴陵市均楚鎮馬家垅村擔任黨委書記助理。剛來的時候我總想著,要為村民們做些事。如今一年整,我才意識到自己其實才是受到村民幫助最多的人,在努力照亮別人的過程中,被這片土地溫暖了靈魂。
還記得在村里的第一次入戶,我遇到一位奶奶,她比劃了半天,我才弄懂,她是想落實烈士后代身份。作為到村任職的第一件為民實事,事情雖小,但這件事也將為村民們留下對我的第一印象。我不敢怠慢,聯系檔案館,開車帶奶奶辦證明,帶她去醴陵西山烈士陵園祭奠祖輩,訴說懷念之情,奶奶一路上向我道了好幾次謝。
有天晚上,我突然又接到這位奶奶的電話,以為奶奶在問事情的進展,沒想到,她要給我介紹對象。我既感動又感慨,村民們的感情總是這么質樸,你為他們辦實事,他們就愿意給你當紅娘。
村民和我熟悉后,也開始慢慢支持我的工作。繳醫保費用時,大家會搬小板凳,來聽我宣講政策;村里涉及征地時,大家會主動和我談想法,耐心聽我講解補償標準。我明白了,只有真心貼近群眾,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把村民聚起來,致富帶頭人用起來,馬路修起來,讓經濟好起來……我和這片土地上的人,正在一同前進。
還有許多瞬間讓我銘記,有一次我和村上一個孩子聊天,他看著披薩的照片,天真地問我,這個東西看上去好奇怪,能吃嗎?我向他解釋,這是意大利人喜歡吃的。他接著又問,意大利在哪里?當看到孩子眼里流露出對外面世界的強烈渴望時,我突然覺得,要肩負起另一個責任:“盡可能通過自己的力量,打開鄉村孩子們的視野。”
于是,我和醴陵的選調生們開始深入學校和鄉村家庭,開展各種助學幫扶活動。去年12月,他們向相關單位爭取了10萬元助學金,資助了50名困難學生。今年1月,我們又邀請了北大宣講團,到醴陵市給同學們分享學習經驗。演講結束后,同學們馬上就圍了上來,找他們要簽名,邊要簽名還邊提要求說:“哥哥,你可不可以給我寫句祝福的話,哥哥,你可不可以祝我高考順利?”看著孩子們純真的眼神,在那一瞬間,我和伙伴們都覺得,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張志翔
張志翔(左二)在村里走訪入戶 李組軒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