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橋抗戰遺址就在我們麻抹社區轄區,全國各地的游客懷著敬仰的心情前來瞻仰先輩們的抗戰事跡。
獨山縣位于黔桂交界,是貴州南大門。抗戰期間,獨山縣是守衛貴陽、重慶等后方的戰略重鎮。深河橋地處獨山縣城北約9公里處,是一座古老的單孔石橋,始建于明隆慶年間。作為獨山北部交通要道上唯一橫跨深谷的橋梁,深河橋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
1944年,日本在亞洲、太平洋戰場節節失利。為打通交通線,日軍在1944年11月底進犯貴州,獨山、荔波、三都、丹寨等縣相繼淪陷。日軍所到之處大肆燒殺擄掠,黔南人民遭受空前劫難。
深河橋抗戰遺址陳列館講解員楊燕林告訴我,她外婆就是這場浩劫的親歷者、幸存者。她外婆說日軍離開后,老百姓從窯洞山洞跑回到村子,目睹來不及避禍的同胞被殺被辱慘狀,那是她一輩子的夢魘。
大敵當前,中國軍隊竭力抵抗,黔南各族人民組成村寨護衛隊,同仇敵愾。不久,為阻止侵黔日軍繼續北進,當局決定炸毀深河橋。1944年12月2日,一聲巨響中,深河橋被炸毀。
當年負責炸橋行動的美軍軍官格里森2008年重返獨山,來我們社區參觀陳列館。格里森回憶說,當時橋上還有大量難民在撤離,他無法立刻炸橋,為讓更多難民平安過橋,他將炸橋任務延遲了5個小時。格里森老人很激動,這是他和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的寶貴回憶。
隨著深河橋的炸毀,日軍沒能再北上,此后節節敗退,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其間再無力發動大規模戰役。可以說,獨山深河橋就是侵華日軍走向失敗的歷史見證。
2020年,深河橋抗戰遺址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2023年,遺址所在的麻抹社區被納入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
保護抗戰遺址,弘揚抗戰精神,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為此,社區全面開展革命文物的溯源工作,對深河橋抗戰遺址現存的5處紅色歷史文化資源進行詳細核定,并對民間口述歷史進行鑒別整理,收集到紅色史料3萬多字,整理出43個紅色故事,編撰成《深河橋紅色故事匯編》。同時,社區“兩委”干部帶頭宣傳獨山抗戰,大力弘揚革命先輩愛國愛鄉、不怕犧牲的勇毅品質。
此外,我們把黨建、鄉村建設與抗戰文化緊密融合,著力打造特色小寨、宜居農房建設等多個示范點,發展紅色旅游助農增收。社區5條精品研學路線自2024年3月運營以來,已接待游客近5萬人次。去年,社區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50萬元。
在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中,我們緊緊抓住黨群服務中心、網格、院壩3個前沿陣地,不斷推進村莊善治。目前,我們已舉辦30余次院壩會,疏通了28個難點堵點問題、打造了2個主題村寨。
被炸斷的深河橋橋墩定格在1944年爆炸的那一刻,而我們麻抹社區全體干部群眾已邁開大步走向美好未來。
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麻萬鎮麻抹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 岑義學 口述
何瑤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