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大家看這是國家的‘國’,國字有8畫……”一大早,甘肅省武山縣城關鎮陽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就熱鬧非凡。如今,武山縣各個黨群服務中心變成了孩子們畫板報、彈古箏的“快樂學堂”,這里也隨處可以看到老年人打乒乓、下棋、繪畫的身影。
正值盛夏,金黃的麥粒“占領”了黨群服務中心的大院,村陣地“開院曬糧”曬的是金燦燦的麥粒,暖的是群眾的心。“目前,山丹鎮小麥已經全部收割結束。我們積極協調鎮域內各村黨群服務中心院子、文化廣場、中小學操場等進行集中晾曬,有效解決了群眾晾曬難的問題。”山丹鎮副鎮長羅康斌說。
近年來,武山縣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把建強黨群服務中心作為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的有力支撐,持續在優化功能布局、創新活動載體、提供精準服務上下功夫,創新開展“黨群服務中心@你”“書記有約”等活動,精心打造集便民服務、民主議事、文化娛樂、文明實踐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新矩陣。
黨群陣地功能化嵌入,開拓服務新思路。武山縣聚焦政治功能與服務功能相融合,推動黨群服務中心開放式、親民化改造,開拓服務群眾新思路。對標基礎提檔,按照“辦公面積最小化、功能設置最優化、為民服務最大化”要求,開展黨群服務中心迭代升級行動。3年來,武山縣整合資金558萬元分年度對存在安全隱患、陣地功能不全、房屋破損老舊的136個村陣地進行了改造提升。對標布局合理,通過優化空間布局、劃分功能區域、整合辦公場所,合并各類功能室85個,實現辦公設備齊全、基礎設施完備、功能布局合理、標牌懸掛規范。對標功能完善,通過資源整合,盤活閑置校舍、文化廣場、物業管理用房等,設置農家書屋、文體活動室等特色功能室,推動黨群服務中心服務功能持續增強。
各方力量多元化嵌入,打造服務新平臺。武山縣著力構建“黨建+多元協同+共建共享”的服務供給格局,充分激活嵌入陣地的各類主體資源,形成服務合力。強化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用好“鄉鎮黨委—村(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網格治理體系,以上帶下推動責任逐級貫通。社會力量協同,充分利用假期有利時機,通過群眾推薦、線上招募、自愿參與等方式調動返鄉大學生、志愿者、農技人員等各方力量,整合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等各類場所,全面打造“社會資源共享、功能設施集中、服務對象互容、信息交流相通”的便民服務綜合體。
群眾需求精準化嵌入,展現服務新作為。始終將精準識別、精準對接、精準滿足群眾需求作為中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服務從“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暢通意見征集渠道,武山縣全面推廣“接訴即辦”“民事直說”等有效做法,搭建“小板凳議事會”“民情懇談會”“村情通報會”等黨員群眾議事平臺,帶動黨員群眾廣泛參與基層治理。聚焦“一老一小”重點群體,統籌“陣地服務供給”和“群眾實際需求”,科學合理設置暑期公益課堂、農技培訓、愛心義剪等多種服務形式,進一步增強為民服務精準性、實效性。目前,各鄉鎮開展托管教育、暑期公益課堂230余場次、銀發公益課堂50余場次、受益群眾4200余人次。聚焦群眾實際需求,基層黨組織主動作為,策劃設立臨時停車場、夏糧晾曬場、快遞寄遞站等,持續拓展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功能,實現黨群服務圈與群眾生活圈深度融合。
城關鎮南關社區給孩子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管云娟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