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完冒鎮的草原上,晨霧還像哈達般纏繞在山腰,“游牧轉場服務站”的牌子已在去往夏季牧場的扎隆溝口高高掛起。7月,“草原篝火”志愿服務隊20余名黨員志愿者身著紅馬甲,背著工具包整齊列隊,助力牧民轉場。紅色身影成了草原遷徙路上的風景。
夏季牧場搬遷。(完冒鎮黨委供圖)
轉場前三天,黨員們就挨家挨戶摸排情況。得知旦知加家中缺少勞力,黨員志愿者們提前備好繩索和撬棍;了解到牧民才讓多吉家有剛出生的牛犢,志愿者特意準備了保溫箱……“黨組織早就把我們的難處記在心上了。”旦知加說。
天剛蒙蒙亮,各小組便分散行動。在牧民家的大門前,黨員完地卡用塑料布小心翼翼地把牧民的生活用品蓋好:“這些家具牧民還要反復使用,可不能弄壞了。”旁邊的志愿者們按“生活必需品、生產工具、閑置物品”分類打包,酥油桶裹著三層氈布,馬鞍上墊著舊棉被,孩子的課本被細心地裝進密封袋。72歲的牧民拉布看著忙碌的身影,眼里泛起暖意:“往年搬場要忙三四天,現在志愿者一來,半天就收拾妥當了,真正暖到了我們心坎里!”
遷徙隊伍行至中途,一片開闊的草場上早已搭起臨時服務點。紅色的帳篷下,“黨旗引領轉場路 組織護航牧歌行”的橫幅隨風飄揚。衛生院的醫護人員正為牧民測量血壓,叮囑高血壓患者按時服藥;志愿者們則忙著分發礦泉水、方便面和常用藥品。派出所民警拿出藏漢雙語的宣傳冊,講解草場糾紛調解、野生動物保護等法律法規。“原來隨意改道會破壞草場,以后一定按規定路線走。”牧民卓瑪認真地在手冊上做標記。
此次搬牧活動中,志愿服務形成了“精準對接、靶向發力”的長效機制。“云端完冒 花開草原”黨建品牌將黨的群眾路線轉化為具體的服務清單。草原遷徙路上的溫暖故事證明,黨的組織力是志愿服務扎根群眾、生生不息的保障。
通訊員 魏婷婷
夏季牧場搬遷。(完冒鎮黨委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