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剴晰(右一)為兒童講授法律知識。 (仙霞村村委會供圖)
2023年至今,我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金井鎮仙霞村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助理。于我而言,這片土地早已超越地理坐標本身,成了刻在心中的牽掛。兩年間,我同村民們在田壟間、在院落里細細勾勒“農業固本”的堅實輪廓,用心描繪“培育未來”的生動圖景,認真書寫“治理強基”的美好篇章。
“以前從沒想過種水稻也能獲獎,我們農民真的很開心。”去年8月12日,實驗區“稻香飄千里 兩岸情更濃”中國農民豐收節在仙霞村稻田基地舉辦,28名仙霞村水稻種植戶手捧金色稻穗造型的獎杯上臺領獎,質樸的話語里滿是自豪。不遠處,收割機在田間穿梭,省農科院的專家團隊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農戶科學選種、精細育種的知識與技巧,農戶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小心翼翼地將一捆捆金黃的稻谷裝袋歸倉,這是他們幾個月辛勤勞動的成果。為了讓仙霞村的“土特產”變成“新名片”,我和村“兩委”干部將稻田風光、豐收場景定格成影像,制作成明信片等文創產品,成為了傳播鄉村文化的新載體,帶動了鄉村民宿發展,切實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還記得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隨著稻香河流繼續奔跑,微微笑,小時候的夢我知道……”今年6月,隨著非洲鼓的節奏在田野間奏響,40余名孩子在音樂老師的帶領下,以稻田為舞臺,用清澈童聲演唱歌曲《稻香》。去年5月,38名孩子在農戶的帶領下卷起褲腿,赤腳踩進泥濘的田埂,在村民的指導下認真學習插秧,農戶還化身“校外輔導員”,給孩子們講述“一粒米的故事”,這正是“村校協同聯動育人機制”的生動縮影。
自去年以來,我牽頭組織仙霞村村委會攜手敖東鎮中心小學,共同探索“農耕研學+文化浸潤+成長護航”的鄉村教育振興新路徑:孩子們在稻田里吟誦“稻花香里說豐年”,在情景劇里學習法律知識,在親子互動中感受親情溫暖,表彰活動不只聚焦學業成績,更是鼓勵每個孩子都能發現自己的閃光點。
一年間,10余場活動覆蓋家長、師生600余人次,孩子們在各級賽事中斬獲佳績。五年級學生何梓祥的爺爺何杰感慨:“這種豐富的成長體驗,讓孩子們更加自信,笑容更多了,學習勁頭也更足了。”這種將德育、勞育、美育融入鄉土的實踐,讓鄉村成為滋養成長的沃土,也讓孩子們在親近自然與文化中,埋下了熱愛家鄉的種子。
“每次來都能感受到村里的心意。”第三次來村部開展義剪服務的師傅,接過我們定制的公益紀念杯時如是說。這樣的互動,是我們鏈接社會力量、服務村民的縮影。
為了更好地凝聚人心、激活內生動力,我們以重要節日為抓手,豐富鄉村治理內涵:“七一”建黨節,組織黨員過“政治生日”、重溫入黨誓詞,筑牢初心根基;“八一”建軍節,為退役軍人頒發紀念章,邀請退役老兵分享軍旅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重陽節,針對老年群體需求,開展義診義剪活動,用貼心服務溫暖桑榆;法治宣傳日,結合村民實際,將普法宣傳延伸至田間地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法律條文,讓法治精神融入日常、浸潤人心。
這些看似細微的舉措,如絲線般串聯起村民的心。如今,村民主動參與村務討論、鄰里互助蔚然成風。曾經的“要我參與”漸變為“我要參與”,也正是鄉村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的生動寫照。
這片稻田,還在孕育新的故事,而我也將繼續在泥土里扎根、向著陽光雨露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