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家嘴村墻繪。 (興蒙蒙古族鄉人民政府供圖)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縣興蒙蒙古族鄉桃家嘴村,從昔日“臟亂差”的普通村落蝶變為網紅打卡地,其生動實踐精準詮釋了人居環境整治激活鄉村內生動力的成功密碼。本報告聚焦桃家嘴村“環境美”賦能“經濟活”的三維轉化機制,以期為同類鄉村的協同發展提供可參考的路徑。
環境提質筑基底、聚人氣造流量,是桃家嘴村激活發展動能的首要環節。該村的蛻變始于人居環境整治的“刀刃向內”。面對曾經的“臟亂差”,村黨支部推行“網格聚力、黨員帶頭、群眾共創”模式,以“繡花功夫”推進環境治理:清垃圾、治溝渠、硬道路、增綠化。村莊面貌煥然一新,白墻黛瓦與特色蒙古族風情相映成趣。這顯著的“環境提質”效應,迅速轉化為強大吸引力。優美的村容村貌、獨特的南方高原特色蒙古族風情通過社交媒體傳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攝影、體驗,鄉村“流量”顯著攀升,為后續發展奠定了人氣基礎。
在此基礎上,空間重構挖潛力、孵業態促增值成為承接人氣紅利的關鍵舉措。人氣的聚集對鄉村承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催生了資源高效利用的迫切需求。桃家嘴村敏銳把握機遇,著力于空間資源的創造性重構與轉化:一方面,將閑置地再生利用:精準規劃356個停車位解決亂停難題并輔以巡查管理;整合房前屋后小塊空地,打造“小花園”“小菜園”由村民認領打理,消除雜草荒地;對未硬化巷道進行公分石鋪設并壓實黨員分片監管責任,根治臟亂死角;另一方面,培育多元業態:依托環境紅利與人流優勢,引導盤活自有資源,將村委會旁邊的空地作為擺攤場所高效利用,村內許多原本沉寂的空間也被轉化為多元經營載體,實現資源高效增值。空間重構使村莊承載力與吸引力同步提升,形成“環境溢價—業態升級”的良性互動。
而主體參與強根基、建循環保持續,則為整個發展過程注入了可持續動力。桃家嘴村實踐的核心與可持續性的關鍵,在于其推動村民從環境整治“旁觀者”轉變為經濟發展“主角”。當前桃家嘴村鼓勵村民主動經營特色小食攤、參與人居環境整治,使村民成為鄉村經濟的主導力量。由此,桃家嘴村“環境-經濟”的自增強回路得以建立并強化:環境改善→游客增多→收入提升→村民維護環境意愿增強。環境維護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顯著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和主人翁意識,為可持續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
桃家嘴村的實踐是一條以環境之“美”催化經濟之“活”,實現生態宜居與產業興旺同頻共振、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彰顯的振興之路。其三維動力機制,為在廣袤鄉土大地上書寫更多“點綠成金”的生動故事,提供了富有啟發性的“桃家嘴方案”。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縣興蒙蒙古族鄉桃家嘴村黨總支書記助理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