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楠(右)與村民在紅花種植基地采收紅花。邵云忠 攝
“我是后邵村鄉村產品推薦官,我們的紅花可以直接泡水飲用,歡迎大家來選購。”在山東東營“你的市集”活動中醫藥專場上,利津縣汀羅鎮后邵村駐村第一書記馬振楠熱情推介著村里種植的紅花和油莎豆。
2023年11月,馬振楠主動向單位利津縣人民武裝部申請駐村,經組織選派來到了后邵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到村后,他用一個月時間走遍田間地頭,察看農業基礎設施,走訪80余戶村民,召開16次村“兩委”會議和村民座談會,直面后邵村在產業結構、基層治理等方面的痛點,形成了4000多字的《后邵村產業發展規劃》,為幫扶工作錨定方向。
馬振楠在部隊服役期間,便對中藥材很感興趣,業余時間喜歡研習中醫藥知識,是個不折不扣的“土專家”。后邵村位于黃河三角洲腹地,大部分土地為“退海之地”,土地鹽堿化嚴重,含鹽度達千分之四,屬中度鹽堿地。馬振楠去安徽、河北、河南、云南、新疆等地調研中藥材種植,發現紅花的耐寒、耐旱、耐鹽堿能力都比較適合利津,他果斷引進了中藥材紅花的種植項目。
為打消村民們的顧慮,他邀請市級專家檢測土壤鹽堿度,舉辦10余場種植技術培訓會,挨家挨戶講解市場前景。為推廣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發放資料500余份,培育了10戶示范戶。
2024年6月,首季10畝紅花試種成功,畝收入達8260元,較傳統作物增收3倍以上。“小紅花”成就大產業的經驗做法被媒體報道后,吸引周邊12個村前來學習,馬振楠也被聘為 “技術顧問”,推動中藥材紅花在全縣推廣種植。
收獲紅花后土地不能空閑著,馬振楠撓起了頭。深思熟慮之后,他又瞄準了集糧、油、牧、飼于一體的油莎豆產業。然而,村民們對這個外來品種普遍心存顧慮。他便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講清油莎豆的功效、利潤、前景,并自己拉來贊助130余萬元,幫助村民解決資金難題,承諾“一旦虧本,由自己承擔”,在他的一再努力下,村民們放下包袱,投入油莎豆的種植中。
種植當年,油莎豆畝產1400斤,畝產產值四五千元,給全村帶來豐厚收益。馬振楠告訴記者,為延伸油莎豆產業鏈、保障銷售權益并帶動就業,他正籌劃建設油莎豆深加工項目。他還計劃建一個農產品展覽館,讓更多人了解紅花和油莎豆的功效,為村集體增收。
本報記者 倪懷成 實習生 魏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