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辦酒席,右邊女人幫忙,左邊男人聚酒,下午不到,喝得東倒西歪;現在轉變了,酒席不上酒,男人也跟著忙起來,鄰里關系更和諧。”談起寨子里移風易俗的轉變,73歲老人張志琴打心眼里喜歡。
近年來,貴州省普安縣青山鎮營山村以“無酒成席”為切入口,探索推行“1234”工作機制,實現從“酒席必醉”到“無酒亦歡”的轉變,為鄉村文明建設提供了鮮活樣本。
貫穿“1”條主線,即共商移風易俗新路徑?!盃I山村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主線,構建起‘鎮黨委指導+村黨支部主推+紅白理事會主辦+群眾參與’四級聯動體系,切實將移風易俗嵌入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睜I山村黨支部書記張仕杰介紹。聚焦黨建引領主線,村黨支部牽頭成立“紅白理事會”,成員由黨員干部、村民小組長、寨老等組成,確保有人管事、有章理事。
“2022年以來,村‘兩委’收集‘無酒成席’群眾建議5條,理事會開展‘無酒辦席’討論5輪。”營山村紅白理事會理事長張大偉說。
理事會圍繞“紅白事酒席用酒利弊”征求10個村民組516戶群眾意見建議,聚焦“酒席飲酒造成的安全隱患”“勸酒文化引發的健康風險”等主題,組織村民代表深入討論,通過村“兩委”干部提方案、黨員群眾齊商議、集體研究定規矩的民主程序,形成“無酒成席”的群眾共識。
開好“2”場會議,厚植無酒成席新觀念。“我們以‘小組院壩會’‘酒席現場推進會’兩場會議為抓手,與群眾面對面算好‘人情、經濟、健康、安全’四筆賬,深入推進‘無酒成席’觀念入腦入心。”張大偉說。圍繞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節儉養德等內容,村“兩委大力提倡“省錢辦好事”的務實新風。
“在我家院壩里就開了好幾次會,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熱火朝天?!睜I山村高地埂組小組長呂永進說,院壩會現場設置辯論,村民就“不上酒是否丟面子”等話題展開討論。據統計,2022年以來,營山村共召開“小組院壩會”123場,覆蓋10個村民小組766戶家庭。
與此同時,營山村還建立“紅白事提前介入”機制,在掌握婚喪信息后,村“兩委”干部第一時間上門與“主家”溝通協商,直接把“無酒成席”動員會開到酒席現場,幫助做好外地賓客解釋,確保主家體面、賓客理解。
緊盯“3”類人群,樹牢示范帶動新標桿。營山村緊盯黨員干部、紅白事“總管”、紅白事“主家”三類人群示范帶動,讓“無酒成席”理念變成大家共同遵行的新規。
黨員干部主動踐行“酒席不上酒”,以牛奶、果汁等健康飲品替代,用行動打破“無酒不體面”的舊觀念。結合多數村民小組長兼任組內紅白事“總管”的村情現狀,由小組長統籌,憑借其在鄉俗事務中的話語權,有效消除主家“不擺酒怕失禮”的顧慮,破解鄰里質疑或駐足觀望心態。與此同時,動員紅白事“主家”積極響應,推動紅事新辦、白事簡辦,文明節儉、厚養薄葬蔚然成風。近三年來,營山村共舉辦“無酒紅白宴席”117臺,“無酒辦席”已成常態。
“現在無論哪家請我去當管事,我首先說明不能用酒,用酒就不要請我?!睜I山村蔣家寨組小組長蔣澤才說,這種好風氣必須延續下去。
最終,村風實現了“4”個轉變。張仕杰表示,第一是消費觀念從攀比鋪張向理性務實轉變,單場宴席酒水成本平均降低450元。第二是人情文化從幫忙摸魚向真情互助轉變,以前男同志聚酒歡、女同志做幫廚,現在都盡全力幫忙,鄰里關系更融洽。第三是健康安全從隱患多發向和諧穩定轉變,酒駕醉駕事故零發生。第四是治理模式從被動管理向主動自治轉變,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通訊員 安高 侯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