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實施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以來 筑好人才“蓄水池” 激活振興“源動力”
    2025-07-18 08:42:00  來源:鄉村干部報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永康鎮彩達村村貌。 (彩達村村委會供圖)

      上橋鎮牛家坊村,孩子們在快樂地玩耍。 (牛家坊村村委會供圖)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寧夏實施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以來,聚焦選、育、管、用關鍵環節,著力培養和儲備政治過硬、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村級后備力量,上萬名返鄉青年帶著新知識、新視野投身鄉村建設,在與父老鄉親的朝夕相處中實現成長蛻變,共同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人才與鄉村雙向奔赴

      在中衛市中寧縣石空鎮童莊村的葡萄大棚里,陽光透過綠葉灑落斑駁的光影。00后小伙郝碩手拿剪刀,動作利落地修剪著葡萄架上多余的枝丫。“半年前剛回村時,我連葡萄藤和雜草都分不清,現在可算半個專家了!”他笑著抹了把汗,繼續嫻熟地打理著藤蔓。

      這個笑容靦腆的年輕人,是童莊村最年輕的鄉村治理“新兵”。每天早上,他都會準時出現在葡萄大棚,從建棚整地到苗木修剪,像海綿一樣吸收著農業知識。“當初只是隨手投了份簡歷,沒想到鎮里、村里都打來電話,仔細詢問我的專業特長。”郝碩回憶說,在城市求職受挫的他,在意外來電里聽到了命運的轉機。

      賀蘭山下,上萬名“郝碩”正在成長。寧夏自啟動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以來,各縣區發布招募令,持續邀請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等群體回鄉。同時,全區22個縣(市、區)黨委書記帶頭、301名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包聯鄉鎮,187個工作組深入2209個村黨組織逐村摸排,與5.79萬名干部群眾促膝長談,繪制出一幅鮮活的人才地圖。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全區已建立起1.15萬人的村級后備人才庫,村均儲備5.2名后備力量。“我們不僅注重數量,更看重質量。”該負責人介紹,“通過動態調整機制,確保優中選優,真正把愿意扎根、有能力的人才選出來、用起來。”

      人才引進來,更要留得住。在靈武市郝家橋鎮上灘村,29歲的馬學峰每天電話不離手,忙著聯系各地客商。“每月4000多元,在當地算是不錯了。”他笑著說。寧夏全面推行村“兩委”主職報酬與鄉鎮同工齡段干部工資大體相當政策,每村每年補貼鄉村治理專項資金10萬元,讓后備力量既有干頭又有奔頭。

      鄉村振興,既需要新鮮血液,也需要精神傳承。在吳忠市利通區上橋鎮牛家坊村,31歲的何政坐在老書記工作過的辦公室,神情堅定。“老書記年事已高仍堅守一線,讓我很感動。”曾因工作繁重離開的他,最終放棄創業機會重返鄉村,“今年3月,我在老書記的感召下,再次回到了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

      智慧播撒在沃野

      走進中衛市沙坡頭區永康鎮彩達村,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映入眼簾,郁郁蔥蔥的蘋果樹下,翠綠的蒲公英正迎風生長。

      “馮書記,快來看看我今天摘的蒲公英!”村民黃豆丹騎著三輪車,聲音洪亮地招呼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馮玉帶聞聲趕來,帶領村干部們一起將帶著泥土芬芳的蒲公英搬下車。過秤、登記、付款,一套流程行云流水。“黃大爺,今天收成不錯,100公斤!”馮玉帶笑著遞上300元現金,“這是您的辛苦錢,收好了!”

      2024年上任的馮玉帶,是一名成功“轉正”的后備力量。在外創業打拼的經歷賦予他更廣闊的視野:“我在外地考察時看到林下經濟的成功案例,回來后就琢磨著怎么把閑置的蘋果樹下空間利用起來。”如今,這些不起眼的蒲公英不僅成為餐桌上的美味,更通過深加工變成養生茶飲,去年為村集體增收50萬元,真正成了村里的“綠色銀行”。

      在中衛市沙坡頭區鎮羅鎮李園村,一個關于責任與擔當的故事正在上演。95后后備力量黃宣在走訪時發現,務工村民的安全保障存在隱患。“萬一發生意外怎么辦?”他將自己的擔憂告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馬學平,兩人一起走訪多家保險公司,最終為23座蔬菜大棚的務工人員量身定制了一份意外險。這份保障雖小,卻溫暖了村民的心。

      一個戴著眼鏡的姑娘,手指在鍵盤上靈活地敲打著,將原本雜亂的村級賬目重新梳理得井井有條。她是靈武市東塔鎮城一村的后備力量高雅婷,也是一名會計專業畢業的大學生。“我把村莊基本賬目重新分類,以后要找哪筆款項,只需要點點鼠標就可以啦!”她推了推眼鏡,俏皮地眨了眨眼。

      這些后備力量既是創新者,也是求知者。高雅婷翻開手邊厚厚的筆記本,里面密密麻麻記滿了各種政策要點。“剛開始幫村民解答政策時,經常被問得啞口無言。”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當村干部就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所以,我會利用業余時間給自己充電。”說著,她打開手機里收藏的十幾個政策解讀公眾號,“你看,這些都是我的秘密武器。”

      “這些年輕人帶著專業知識回到鄉村,又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區正在打造更廣闊的舞臺,讓每一位后備人才都能綻放光彩。

      薪火相傳培育新苗

      走進中衛市中寧縣余丁鄉余丁村黨群服務中心,鄉黨建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劉茹正仔細翻閱著一摞厚厚的“成長檔案”。“這37份檔案,記錄著每位后備人才的成長軌跡。”

      翻開其中一本檔案,劉茹詳細介紹起鄉里獨創的“綠橙紅”三色動態管理法:“我們對17名在崗后備力量實行‘綠色’管理,通過書記帶教+實踐鍛煉+集中培訓的方式進行重點培養;對20名意向人選實行‘橙色’管理,采取‘跟班上崗’模式。”說到這,她眼睛一亮:“最讓人欣慰的是原先那位‘紅色關注’對象,一開始思想搖擺不定,經過談心談話,現在已經主動申請轉‘橙色’梯隊了。”

      劉茹指著桌上一本積分制考核表說:“人才成長就像種莊稼,急不得。我們用積分量化每個成長節點,6名佼佼者因此脫穎而出,當然也有4名不適合的被調整。”她合上檔案冊,“這套機制有進有退,讓人才隊伍永遠保持蓬勃朝氣。”

      這種系統性培養的理念,在吳忠市利通區上橋鎮解放村得到了生動詮釋。“發放后備人才聘書不是終點,而是培養的起點。”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馬志鑫深有感觸地說。今年2月,后備力量何婷面對村民房屋漏水糾紛時,起初認為這是“私人矛盾”,并未放在心上。馬志鑫得知后立即帶她上門調解,手把手教方法、傳經驗。“村民的屋檐事就是村干部的心頭事。”這次經歷讓何婷完成了從“旁觀者”到“貼心人”的轉變。

      同樣的育人故事也在靈武市梧桐樹鄉沙壩頭村上演。面對堆積如山的玉米秸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汪立明和后備人才楊金中師徒兩人展開了一場“頭腦風暴”。“咱們鄉養殖場這么多,秸稈里富含營養,加工成飼料豈不兩全其美?”汪立明提出自己的想法。

      “要是能把村民的小田合并成大田,大型機械就能進場作業了!”楊金中眼睛一亮。師徒兩人當即分工:汪立明負責購置秸稈加工設備,楊金中走家串戶協調土地整合。師徒聯手,讓秸稈變廢為寶,去年為村集體創收500余萬元。

      夕陽西下,沙壩頭村的田野鍍上了一層金色,翠綠的玉米稈隨風搖曳,仿佛在輕聲講述土地的故事。故事中,年輕的心跳與土地的脈搏逐漸同頻,創新的活力與傳統的力量不斷交融。

      本報記者 尹丹丹 倪懷成

      通訊員 李永強

    責編:孟濤
    一本色道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A∨| 性无码专区|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久草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毛片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在线中文字幕播放|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熟妇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中文字幕亚洲免费无线观看日本|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一级片无码中文字幕乱伦| 少妇无码太爽了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专区|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 |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