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至7月1日,河南省洛陽市嵩縣白河鎮遭遇罕見特大暴雨,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地處群山環抱之中的瓦房村,成為此次災害的重災區。危急時刻,河南交通投資集團駐瓦房村第一書記王冰,帶領黨員群眾筑起一道堅實的“紅色防線”。
駐在平常,贏在預防。王冰深知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駐村前期,他深入走訪調研,發現年久失修的河道是重大安全隱患。他迅速對接水利部門,聘請專業團隊論證方案。同時,他組建以黨員為骨干的突擊隊,300多人歷經30天奮戰,搶主汛期前完成了近3公里河道護堤工程。這道提前筑牢的防線,顯著提升了河道行洪能力,為保護村民生命安全贏得了先機。
6月30日傍晚至深夜,暴雨傾盆而下。王冰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迅速組織駐村工作隊與村干部堅守崗位,緊盯河道水位。當河道水位突破警戒線,他果斷吹響抗洪救災的“警報”。隨后,他帶領駐村工作隊與村干部組成應急先鋒隊,頂風冒雨逐戶敲門排查。隊員們不顧自身安危,優先轉移老人和孩子。在這場與洪峰的“生死競速”中,王冰帶領隊伍成功轉移安置群眾110戶307人。
洪峰退去,新的挑戰接踵而至。房屋被沖毀,支柱產業香菇和剛起色的蜂蜜產業遭受重創,村民生產生活面臨重重困難。安置點沒水沒電,不能洗澡也沒有熱飯,受災群眾情緒陷入低谷。王冰及時召開黨員干部大會,主動承擔起安撫群眾情緒的重任。他穿梭在安置點各個角落,耐心傾聽群眾的心聲,緊緊握住因失去財產而悲痛不已的村民的手:“鄉親們別怕!咱們一定能渡過難關,重建家園!”
信心需要行動支撐,困境需要實干破局。7月2日,王冰率先響應鎮黨委號召,個人籌資捐款2萬元,采購蜂蜜水、礦泉水等應急物資;7月3日,他又購買1萬多元方便面,保障滯留群眾的吃飯問題;7月4日,聯合嵩縣其余6位省派駐村第一書記再捐2.5萬元,隨后向救災指揮部捐贈兩臺空調……這些努力,改善了受災群眾的生活條件,也幫助大家重拾信心。
災情稍緩,重建迫在眉睫。王冰帶領隊伍日夜奮戰,動員村中退役軍人加入災后重建先鋒隊。大家白天頂烈日,清淤泥、疏溝渠、查損毀;夜晚挑燈夜戰,研方案、繪藍圖,協助鎮政府全力搶通損毀道路26公里。
通訊中斷是救災最大障礙,王冰向“娘家”——河南交通投資集團黨委匯報災情,并請求支援。在河南交通投資集團黨委協調下,其下屬企業中天高科調派無人機空中巡查,精準評估全域災情、監測次生地質災害風險,該集團項目公司支援衛星電話,對下步道路規劃與修復給予支持。在王冰的有力組織下,瓦房村干群同心投入重建家園,恢復了正常的生產生活。
嵩縣多位駐村第一書記給瓦房村捐贈物資。(嵩縣縣委組織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