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長沙縣開慧鎮開慧村,因革命烈士楊開慧而得名,青山有幸埋忠骨,如今的開慧村,是紅色美麗村莊,也是年輕人建功立業的沃土。目前,全村已有6個青年創業團隊在開慧村生根發芽,村莊還深化與鄒學校、柏連陽兩大院士團隊合作,重點推進開慧村辣椒王國產業園和“我在開慧有丘田”2個農業引領示范項目,用心用情培育和匯聚了一批扎根鄉土、銳意創新的優秀人才。
作為長沙縣最北的村莊,開慧村在資金、資源等方面沒有特別的優勢,每當有新的青年創業者問起“為什么大家會選擇這里”,我總會帶他們觸摸烈士故居的青磚黛瓦。百年前,楊開慧烈士在這片紅色熱土上播撒革命火種,百年后,循著她的軌跡,朱有志、繆曼聰等退休干部來到開慧村接續奮斗,形成“銀發先鋒”助力鄉村振興的獨特風景。
正是這種代代相傳的紅色情懷,讓我們的產業園里既有院士團隊的技術支持,也有90后新農人的身影。這種紅色血脈的傳承,構建起連接歷史與未來的精神紐帶,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之士。
這些回到開慧村干事創業的人里,其實也包括我自己。2018年,我辭去在北京首都機場的工作,回到家鄉照顧父母,立志要為村里做出自己的貢獻,所以我也清楚地知道,青年人對農村有什么期待,農村怎樣才能做好迎接他們的準備。
在一個地方扎根,吃住是首要問題。我們竭盡所能,將閑置房屋以每天20元以下的價格,租給創業青年們。我還記得,去年長沙大學有一支大學生創業團隊來到開慧村,做團隊接待、旅游講解,我們商量了之后,為他們提供了免費的辦公場所與住所,吃飯就跟著我們村干部一起吃,就當是多添了幾雙筷子。
三年前,開慧村開展了“村長請客”活動,就是用音樂、露營等青年喜歡的方式,讓他們了解、喜歡開慧村。我們有一句話,叫“把一個青年變成一個青年創業團隊、把一個青年團隊變成一個青創部落”,按照這個理念,推進著村里的青年創業社區建設,成功孵化“磐石青年”創業團隊,還聯合各大高校共建大學生就業創業基地、高校鄉村青創聯盟,像磐石青年、柒天文旅等青年創業團隊已經落戶開慧村,創收超200萬元,也讓我更加堅信,打造一塊人才沃土,不單純是靠資金和政策的堆砌,而是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價值坐標。
這種包容向上的氛圍,不僅在人才引進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培育本土人才方面,作用也十分明顯。在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繆曼聰的帶領下,我們村還創建了村民夜校,過去連笑容都顯得靦腆的村民,現在都能站上講臺,自信地面對近百名觀眾,說出自己與開慧村的故事,這種轉變不僅讓我們發掘出了許多本土人才,更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后來,我們將村民們田間地頭的故事編成了小冊子,取名《星星點燈》。對于開慧村來說,紅色基因的傳承在紀念館里,更在新老村民的身體里,正是他們心中那顆閃耀著的紅星,照亮著開慧村的振興之路。
湖南省長沙縣開慧鎮開慧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郭 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