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河南省修武縣郇封鎮大文案村,機器的轟鳴聲打破了往日的寧靜。村舍間,路基平整開闊,一條承載著村民期盼的幸福路在此延伸。
村民王大爺充滿期待地說:“老房子拆了,障礙清除了,就盼著路快點修好,車能開到家門口,雨天再也不用兩腳泥了。”王大爺的期盼背后,是大文案村以“實事清單”撬動高效能治理的生動縮影。
今年,在大文案村的“實事清單”上,排澇河清理、道路修建、機井增設等9件群眾的身邊事、期盼事被逐一勾畫。數字背后是實打實的改變:4條主街和7條背街小巷相繼貫通,排澇河兩旁700余棵河道林木“安家”新址,3眼新打機井清泉汩汩,連片良田在4次引黃灌溉中重現生機。
路要通,心先齊。面對6座老舊房屋、1座雞舍阻斷道路施工的“硬骨頭”,村黨支部書記吳領頭帶頭認領“最難戶”,帶領7名村“兩委”干部推行“一戶一策”:白天講政策、算細賬,夜晚拉家常、說規劃,最終得到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在拆遷和地面附著物清理過程中,49名村民代表和4個專職網格員,統籌做好機械、人工等協調工作,為修路掃清了障礙。在路基建設現場, 75名黨員義務出工380人次,累計帶動群眾出工600余人次,共同完成3900平方路基平整工作,形成“干部帶頭、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生動局面。
干群在修路中擰成一股繩,網格員隊伍也成為基層治理的“生力軍”。在村民林木占地產生糾紛化解中,吳領頭帶領網格員秦小翠和年輕干部李萌萌,連續三天蹲點了解情況、理出堵點、現場協調,合力促成200余棵樹木順利移栽。當3處支線河道因農戶私自開挖導致部分農田被淹,“兩委”干部逐戶走訪安撫群眾,第二網格黨員突擊隊連夜搶修,并聯動相關部門迅速處置,實現了矛盾不出村。
基層治理的成色,終要由民心檢驗。大文案村讓免費體檢走進鄉村,配備助聽器讓6位聽障老人重聞鄉音,播放公益電影照亮鄉村夏夜,真正把實事辦到了群眾心坎上。“上半年14.3萬元村集體收入將全部用于村級公益事業”吳領頭說。如今,新路兩旁黨員積分公示欄與“網格”責任牌交相輝映,75枚黨員徽章照亮的不只是3350人的村莊,更是黨群同心、接續奮斗的康莊大道。
通訊員 周芳 楊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