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孫杰 高玉澤) 今年以來,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創新推行“支部建在項目上”機制,在全縣21個重點項目成立臨時黨支部,著力破解項目“協調難、推進慢、服務散”的痛點,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該縣按照“一個項目、一個支部、一支隊伍”原則,由縣級領導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整合屬地鄉鎮干部、企業負責人等骨干力量。臨時黨支部作為項目攻堅“中樞”,建立“周調度、月調研、季度研判”機制,提供“從簽約到投產”的全周期護航服務,變“企業找服務”為“服務找企業”,將黨的領導貫穿項目全流程。
臨時黨支部掛牌亮責,黨員主動亮身份、擔責任,深入一線化解堵點。中紅三融項目曾因用地糾紛停滯,支部黨員日夜走訪協調村民,一周內成功化解矛盾。針對水電接入等要素保障難題,支部協調部門現場辦公,平均縮短建設周期20%。在縣雜糧食品產業園推進中,支部成員通過數十次入戶懇談,幫村民算清“土地流轉+園區就業”的雙重收益賬,有效化解阻工矛盾,部分村民還就地轉化為園區工人。
“支部建在項目上”不僅有力打通項目堵點,更成為產業升級與民生改善的強大引擎。總投資10億元的縣雜糧食品產業園帶動多家種植、加工企業集聚,形成鏈式產業集群,投產后預計年產值超7.2億元,可新增就業崗位500余個,直接帶動上千農戶增收。新能源、鄉村旅游等項目同步發力,持續提升縣域經濟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