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在內蒙古鄂托克旗采訪時了解到,鄂托克旗基層黨組織試行“1+3”工作法,主動化解基層矛盾,受到了群眾的普遍好評。
據介紹,“1+3”:即一套社情民意收集機制,三級社情民意辦理平臺。民意收集機制即以黨小組組長、網格員、大學生村官、黨員志愿者為主要力量組成的民情信息員隊伍,定期走村入戶,上門收集社情民意,及時上報嘎查村“兩委”。同時輔以開通民情熱線、民情信箱,向農牧民發放民情連心卡,民意調查表等暢通民意表達的手段。三級社情民意辦理平臺,即社情民意收集上來后,通過搭建旗、蘇木鎮、嘎查村三級聯席會議平臺,明確相關責任人,強化制度保障,逐級辦理解決群眾反映的各種問題。
家住烏蘭圖克嘎查哈馬太小組的牧民斯慶巴雅爾是“1+3”工作法的受益者。斯慶巴雅爾1995年時向陜西人燕自強借了4萬元高利貸,到2001年時,借款的本金加利息已增至13萬元,斯慶巴雅爾無力償還,無奈將自己名下的草場承包給燕自強以抵償債務,承包期為2001年至2026年。近兩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經營草牧場的補貼日益增長,斯慶巴雅爾后悔了當初的決定,希望能縮短承包期,但被燕自強拒絕。斯慶巴雅爾通過黨小組長找到了嘎查,希望能提前收回被燕自強承包的草牧場,嘎查干部幾次召開聯席會議協調未果,將此事提交鄂托克旗烏蘭鎮黨委政府,鎮黨委政府召開聯席會議研究后,派出包片干部多次走訪協調雙方,2012年8月,雙方協商達成一致意見,這一糾紛得到了圓滿解決。
據旗委常委、組織部長田生華說,“1+3”工作法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建立的一套服務基層群眾、創新社會管理的方法。之前部分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牧區矛盾糾紛化解中作用不明顯,為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社情民意收集和矛盾排查化解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創建了這套旗、蘇木鎮、嘎查村、網格黨小組四級聯動,體制順暢、機制健全的“1+3”長效工作法。這套方法有助于變矛盾上交、被動處理、越級上訪為主動化解,力爭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出旗”,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一線。
據了解“1+3”工作法推行以來,鄂托克旗共排查化解基層社會矛盾糾紛1350多件次,為基層群眾辦實事450多件,受到基層群眾的普遍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