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來,本著“培養了解國情、熟悉基層、心貼群眾、實踐經驗豐富的干部、人才”的理念,新賓縣委組織部采取有力措施,加強選聘到村任職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實踐鍛煉和管理使用,促使他們盡快適應角色、發揮作用、健康成長。
教育培訓,筑牢基礎。選派大學生到村任職后,縣委組織部及時組織調研組,由主管副部長帶隊深入各個鄉鎮開展專項檢查和調研,指導各鄉鎮加強對到村任職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和教育培訓工作。縣委組織部把到村任職大學生教育培訓納入基層干部培訓總體規劃,依托縣委黨校、農業電視廣播學校、遠程教育系統定期進行政治理論、惠農政策、新農村建設等知識培訓,構建到村任職大學生教育培訓長效機制。同時為他們量身定制“培訓菜單”,幫助到村任職大學生了解縣情、鄉情、村情掌握基層工作的方法。新賓鎮、下夾河鄉等鄉鎮通過組織到村任職大學生到農業站、信訪辦、計生辦等站辦實踐學習,派出技術員到村指導,幫助他們盡快熟悉農村工作,提高工作能力。
結對幫帶,促進提高。各鄉鎮挑選優秀基層干部結對聯系到村任職大學生,一對一幫助指導,手把手傳授經驗,使他們盡快融入農民之中,適應基層工作。縣委專門下發通知,明確每位縣領導聯系1名到村任職大學生,通過定期溝通交流、走訪慰問、調閱大學生《民情日記》等方式,直接掌握他們的思想和工作動態,有針對性地加強工作指導和思想引導。縣委組織部還建立了“1+4”跟蹤培養制度,即組工干部、鄉鎮領導、村黨支部書記致富能手共同幫帶一名大學生村官,傳授做好農村工作、當好基層干部的實踐經驗,解決實際問題,不斷提升他們的工作水平。
搭建平臺,助力成長。各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安排到村任職大學生從事綜合治理、法制宣傳、信訪、遠程教育等工作,讓他們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線摔打磨練。大四平鎮圍繞新農村建設目標,引導到村任職大學生當好“黨的農村政策宣傳員、實用科技知識傳播員、黨建富民工程推進員、和諧穩定調解員、遠程教育網絡輔導員、基層干部作風建設監督員”,幫助他們找準工作定位,明確工作任務。還有一些鄉鎮積極引導到村任職大學生爭做村民致富的“領路人”、新農村建設的“熱心人”、服務村民的“貼心人”。如榆樹鄉的佟玲發揮專業特長,幫助鄉里建立微信平臺,宣傳榆樹的木制品加工企業及特色農產品,受到當地企業和村民的好評。
推廣激勵,展現價值。大學生到村任職后,涌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新賓縣及時進行了總結宣傳和推廣,通過《撫順黨建》、新聞稿件、媒體專訪等渠道,廣泛宣傳推廣,用典型事跡為大學生們提供了“學、趕、比、超”的標桿。同時在各種表彰活動中,對表現突出、群眾信任的優秀大學生“村官”進行表彰獎勵,充分肯定他們的工作實績,既為他們干事創業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又增強了廣大干部群眾對大學生“村官”的信任度。
七年來,在縣委組織部在培養大學生村官服務基層組織建設,促進農村發展,讓農民受益等方面收到了明顯成效,得到社會和群眾的一致好評。同時縣委組織部不斷加大對優秀大學生村官的提拔力度。截止目前,全縣選聘的7批44名大學生村官中,已有2名被提拔為副鄉鎮長,7名成長為省委選調生,19名經考錄選拔到市、縣部門工作,3名考錄進入鄉鎮街道公務員隊伍,3名考錄入事業單位,10名進入村“兩委”班子。(作者:新賓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