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脫貧攻堅戰已經到了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決不能搞數字扶貧、數字脫貧,流于形式,這就要求廣大扶貧青年在基層一線走訪要走心,做好基礎工作,摸清村情民意,上情下達,下情上傳,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是要當一個虔誠的傾聽者。民意,乃執政之基礎,是群眾所思所想的集中反映。作為扶貧干部,在入村走訪的過程中要涵養腳踩泥巴的地氣,及時擺正位置,放下架子,靜下心來,真誠傾聽老百姓的傾訴,做一個忠實的傾聽者。和老百姓交朋友,嘮家常,更多的去接觸老百姓,從中了解他們心里最真實的想法,從而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只有悉心傾聽群眾呼聲,努力為群眾排憂解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愿、我有所為,才能加強與群眾的血肉聯系。
二是要做一個虛心的學習者。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扶貧干部要不斷提高自己,經受住各種考驗,就要堅持在基層走訪中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養、錘煉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堅持在基層學習中把握人生道理、領悟人生真諦、體會人生價值、實踐人生追求。一方面,扶貧干部深入群眾過程中,要學會說當地的“土話”,以便更好的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讓群眾一聽就明白。另一方面,察其言觀其色,聞其聲解其意,從群眾的表情里探知生活晴雨,從群眾的呼聲中明辨工作方向,以一個虛心的學習者身份體察民情,了解民意,了解他們真實的呼聲。
三是要做一個忠誠的服務者。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力所能及的為群眾做點事,應該成為所有扶貧干部堅定不移的信念。始終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并隨著時代的變化抓緊群眾的新期盼,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將干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到群眾的實惠上,低下頭以一個服務者的心態,去解決群眾反應的一切“雞毛蒜皮”的問題和矛盾糾紛,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做有利于老百姓的事,而不是在書面上,形式上,從根本上做到關心群眾、服務群眾。(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彌城鎮新莊村委會大學生村官 田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