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雪藍給貧困戶講解征地補償政策。
“來,我來幫你們拍照,我們這里的菊花不僅好看,用來泡茶更是好處多多。”近日,在旬陽縣甘溪鎮太極湖旁,100余畝金絲皇菊競相綻放,大學生村官鄧雪藍引導游客參觀。她一邊幫助游客拍照,一邊不忘推銷產品。干練的發型,得體的服裝,這個小姑娘當起導游來,專業范兒十足。
在甘溪鎮,鄧雪藍已經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花使者”。她春天為油用牡丹代言,秋天又開始宣傳金絲皇菊。今年種了5畝皇菊的李大媽高興地說:“你看咱家姑娘多漂亮,比這些花兒都好看。”言語中,早已把這個外鄉的姑娘當成了自家閨女。
2016年,鄧雪藍大學畢業就加入了大學生村官隊伍,到甘溪鎮劉家院村擔任村主任助理。
鄧雪藍所在的劉家院村與鎮上的集市只隔一條旬河,看似便利,卻因為沒有跨河大橋,村里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周圍的村。近年來,隨著旬河大橋通車,村上的發展才漸漸好轉,但村里的基礎設施、產業基礎都很薄弱。從2016年起,甘溪鎮決定大力開發太極湖鄉村旅游,開發的中心正在劉家院村。這給劉家院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鄧雪藍剛到村上的時候,正是太極湖旅游開發的起步階段。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她把村子的發展、村民的故事、在村上的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宣傳出去,成了個“鄉村小記者”。今年以來,她已有數十篇報道被省上和安康市的媒體采用,她所寫稿件文體多樣、題材豐富,特別是對劉家院村特色產業黃桃、光伏發電、太極湖鄉村旅游的系列宣傳報道,極大地堅定了村民發展產業、創業致富的信心,越來越多的村民積極參與到鎮、村的產業規劃中。
劉家院村是甘溪鎮較大的一個貧困村,面對產業發展任務重、脫貧攻堅難度大、村委會班子老齡化、信息化辦公落后的困境,剛剛參加工作的鄧雪藍就站出來向村委會承諾:“我來當咱村信息員,同文書一起挑擔子!”信息員工作任務繁重,脫貧攻堅、新民風、基層黨建等各類工作一樣都不能少。對于她來說,在40攝氏度以上的大熱天里去貧困戶家采集信息、反復核對耐心詢問是日常工作,冒著大雨去農戶家查看住房、宣講政策是常有的事,連續加班到凌晨也成了習慣。
今年夏季,天氣連續干旱,為了能及時準確把災情報上去,鄧雪藍戴著草帽來到田地,幫助受災農戶填寫信息牌,采集受災照片。幾天下來,她的胳膊被曬脫了一層皮。村上60多歲的老文書安黃全心疼地說:“今年幸虧有小鄧幫忙,不然我這把老骨頭可要累散架了。”
李開群是鄧雪藍包聯的貧困戶,去年母親去世,兒子又常年在外打工。為了讓李開群不那么孤單寂寞,鄧雪藍總是隔三岔五去探望。今年劉家院村規劃建設移民安置小區,李開群家有4畝土地要征用,因為牽扯到征地和農作物補償,矛盾糾紛比較多。為此,鄧雪藍幾次上門做李開群的思想工作,保證了征遷工作順利進行。貧困戶吳曉燕提起鄧雪藍也是連連夸贊:“這個娃特別有愛心,經常來家里問我的身體狀況,跟我拉家常,還幫我女兒辦理助學貸款,大家都喜歡她。”
駐村一年多,在劉家院村的建設中,鄧雪藍扮演著新聞報道員、貧困戶幫扶員、村級資料整理員、新民風宣傳員、現場參觀解說員等多個角色。今年甘溪鎮脫貧攻堅任務調整,鎮黨委準備把鄧雪藍調整到另一個任務更加艱巨的村,在征求意見時,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