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訓女村官參觀連云港大學生村官彭秀政的釀造廠
內蒙古自治區女大學生村官和嘎查村女干部示范培訓班日前在江蘇連云港開班,自治區下轄9市3盟的30名女大學生村官和30名嘎查村女干部參訓。據悉,此次培訓為期4天,培訓內容包括“互聯網+農業創業營銷”、“觀光休閑與鄉村旅游”、“農村電商市場的開拓與發展”等。黨的十八大代表、江蘇省濱海縣濱淮鎮東罾村黨委書記薛正紅與學員們分享了如何當好一名基層女干部的體會。在徐州、連云港市的大學生村官創業現場,學員們還近距離體味了創業的酸甜苦辣。
這是自2010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和區婦聯第7次聯手為女村官開展專項培訓,每年一次,前4次在區內進行,后3次跨省異地舉辦。組織部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此舉旨在整合社會資源,形成培訓合力,增強村官隊伍素質,提高履職能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據了解,內蒙古自治區目前在崗大學生村官有1014名,其中女村官743名;進入嘎查村兩委的有281名,其中女性201名;擔任嘎查村兩委副職以上職務的236名,其中女性162名。專項調研顯示,大學生村官有效改善了基層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成為引領農牧區改革發展、維護和諧穩定的活力因子。而女村官因為工作耐心、細致,更具親和力,在辦理民生實事、改善農牧區人際關系、破除陳舊陋習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但與男村官相比,女村官創新創業的勇氣和膽量、面對挫折的韌性和抗壓力、處理復雜問題的應急能力相對弱一些,有必要通過培訓補上這塊短板。為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與婦聯聯合開展女大學生村官和嘎查村女干部示范培訓班,除崗前培訓外,每年至少安排一次集中培訓,內容包括黨的強農富農惠農政策、涉農涉牧法律法規、市場經濟知識、農村牧區經營管理、農牧業實用技術、農村牧區基層組織建設等。培訓形式除安排專家授課外,還讓優秀嘎查村女干部、往屆大學生村官現身說法,使培訓接地氣,實用管用。
興安盟突泉縣太平鄉五三村副書記鐘新參加了2014年在山東濰坊舉辦的女村官培訓班,今年4月又參加了在興安盟當地舉辦的培訓。“培訓真的很受益。”鐘新說,入職后較長一段時間,她都處于適應磨合期,僅靠自己摸索,總有盲人摸象之感,不得要領,專家老師的點撥往往有茅塞頓開之感。她舉了一個小例子:剛到村時,她連話都說不上,村民遇到啥事就扯著嗓子朝她喊,她又沮喪又著急。后來,在一次培訓中,老師傳授的農村工作方法給了她啟發。“首先,你得把村民當自家人,對他們的冷暖要感同身受。再者,與村民交流時,我仔細聽完對方說的話,敏感問題慎重表態,千萬不能不懂裝懂。”
興安盟科右前旗烏蘭毛都蘇木敖力斯臺嘎查黨支部副書記白太平,對2015年在連云港舉辦的電子商務培訓課程印象很深。到崗3年多白太平從沒有動過做電商的念頭,參訓后她嘗試開了個微店,銷售牧民自制的牛羊肉和奶制品。“足不出戶就能幫牧民增收,真的挺好。”白太平還特別注重新媒體的運用,在網上幫牧民篩選招工信息、批發農畜飼料,把便民信息和惠農政策及時轉發到村民微信群……點點滴滴的小事鋪就了她成長的道路。
像鐘新和白太平這樣,一批女村官通過培訓獲益,在為民服務、創新創業方面干出了可喜成績。從區內培訓到外省開班,從培訓內容到培訓形式,內蒙古自治區日臻完善的培訓機制,助力全區女村官實現從女學生到女漢子女能人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