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走進了準格爾旗的農村和社區,你會在鄉間地頭、民間炕頭、小院里、樹蔭下發現有許多老百姓圍著一個年輕人,聚精會神的聽他說些什么。這是準格爾旗大學生村官宣講員進農村、進社區開展宣講活動的剪影。準格爾旗是自治區最早招錄大學生村官的旗縣,擁有一支全市最大的大學生村官隊伍。從2012年起,準格爾旗積極探索創新基層宣講的陣地、載體和方法,依托分布在各行政村的大學生村官,從中選拔一批優秀人才組成了一支別有特色的大學生村官宣講隊伍。兩年來,大學生們深入群眾,解民情匯民意,說真心話道百姓情,宣傳政策的同時傳遞出凝聚發展、共建和諧的“好聲音”與正能量。如今,老百姓親切的稱呼這些大學生村官宣講員為“小老師”。“小老師”們一次次的“面對面”交流,一次次的“手把手”指導,換來的是群眾對他們的信任和支持,有人說:“‘小老師’給我們帶來了‘大希望’”。
巧接地氣,“村官宣講”蘊能量
“專家在臺上講得一套一套的,可我們聽不懂、也不愛聽。”這是2011年準格爾旗委宣傳部在調研時聽到的聲音。老百姓的大實話擊中了基層理論工作的難處和痛處。如何讓黨的理論新成果和方針政策走近百姓、扎根基層?經過分析,他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讓與村民常打交道、有農村工作經驗的人參與進來,由身邊人來講述身邊事,理論政策才能有親和力和說服力。于是大學生村官宣講團應運而生。2012年2月,這支醞釀許久的宣講隊伍終于開講了。初次登臺的大學生們激情飛揚,和基層百姓面對面,心連心,給群眾答疑解惑,既講“大政策”、又講“小道理”,受到了黨員群眾的一致好評。
傳好聲音,展現宣講新氣象
大學生村官宣講是宣傳思想工作中的一項創新。講什么,怎么講?都需要在摸索中前行。從進農村、進社區到進企業、進商戶,“小老師”們宣講的內容從一開始的政策方針、中國夢、8337、到現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等,付出的雖是汗水,而承載的則是希望。她們通過集中講課、制作PPT課件開展宣講,同時還不斷嘗試新的工作方法。今年,又采取“大學生村官文藝骨干+民間藝人+專業演員”的創新模式,將文化、文藝與形勢政策宣講相結合,開展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基層巡演,并自編自演了15個節目,使枯燥乏味的宣講變得生動活潑。“大學生村官加入旗委講師團基層宣講隊伍,思想活躍、形式多樣,深受群眾歡迎,特別能吸引村里的年輕群眾。只要一通知,大家都搶著來。”納日松鎮黨委宣傳委員郝建軍難掩喜悅之情。
貼心宣講,服務基層促轉變
“80后”村官崔凱是全旗首批確定的宣講員之一,在龍口鎮四分村的一次以惠民政策為主的巡回宣講讓她一直記憶猶新。當講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時候,村民們格外投入,于是她幫群眾算了筆賬:一個村民看病如花費了10萬元,入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后,就可以報銷8萬5千元,自己只需花費很少一部分。村民們聽后都喜笑顏開,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每每想到把好政策傳達到基礎群眾后那種被認可和信任的感覺,崔愷臉上滿滿都是獲得成就的喜悅:“我為自己身為宣講員而感到自豪。因為我給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政策,更多的是希望。”準格爾旗利用大學生村官這個群體,以“解讀群眾所關注的、推廣群眾要了解的、解答群眾正困惑的、提供群眾將需要的”為主題廣泛開展宣講,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既充分發揮了大學生“村官”的“傳聲筒”、“連接線”作用,更在實踐中顯現了份量、提升了質量、積蓄了能量。
找準坐標,講出時代最強音
如今準格爾旗大學生村官宣講已取得顯著成效,宣講團人數已經發展到21名,兩年來先后深入到9個蘇木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159個(嘎查)村、23個社區開展了集中宣講400余次,入戶宣講1500余次,參與群眾達20000余人次,實現了全旗基層宣講工作的遍地開花。這種與基層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的互動交流,把話說到了百姓心坎上,把宣講落到了實干創業、為民解疑釋惑上,既破解了基層理論工作存在的“深入難、接受難、持續難”的問題,更走出了一條黨委重視、部門參與、群眾歡迎的理論宣傳工作新路子。據悉,下一步準格爾旗委組織部、旗委宣傳部,旗委講師團將進一步完善建立大學生村官全員宣講機制,以村官下鄉宣講作為“群眾路線”的突破口,將組織更多形式、更加深入的開展宣講活動,訪民情、聽民聲、解民憂,把宣講變成一次次助力群眾奔小康的動員,變成一曲曲推動實現富強、文明、和諧、幸福、美麗準格爾的“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