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就像一位鄰家長者,和藹可親,讓我們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到分外親切。”2月19日,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大學生村官孔永輝和村民們一道,經歷了一段難忘的時光。
當天上午9時37分,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網演播室,通過視頻與赤溪村村民進行了交流。
“一看到總書記,鄉親們就異口同聲地向總書記問好。”孔永輝介紹說,連線現場他就站在村書記杜家住的左后方,“能夠親耳聆聽總書記的問候和殷切希望,格外興奮。” 雖然時間過去幾天了,但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孔永輝心中依然難以平靜,洋溢著春天般的溫暖。
孔永輝告訴記者,赤溪村有“中國扶貧第一村”之稱。習近平任寧德地委書記時,高度重視這里的扶貧工作。去年1月,他曾對赤溪扶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這次,他又將特別的牽掛和溫暖送給了鄉親們。
連線現場,村書記杜家住首先向總書記匯報了村里的情況。他說:“現在赤溪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649元。您當年倡導保護下來的綠水青山,如今真正變成了老百姓致富的‘銀行’,全村的貧困率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92%下降到現在的1%。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完全消除貧困,確保小康路上一個也不掉隊。請總書記放心!”聽了杜家住的匯報,總書記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深情叮囑保護好綠水青山,走出一條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路子。
9時47分,與總書記的視頻連線結束。但是,參加連線的村民沒有一個舍得離開,大家回味著、交談著、憧憬著,沉浸在和總書記“面對面”的喜悅中——
村民沈華平搓著雙手說:“拍手太用力了,直到結束后才發覺手都酸了。”
“總書記能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關心赤溪的發展,我感到非常的激動與榮幸!我們一定更加努力,將赤溪村建設得更加美好!”民兵營長鐘而釗說。
“眼下,村里正在統一翻建舊居,過幾個月我們就會全部住上3層樓的新房。”70歲的村民李先如說,“咱們得感謝總書記,感謝黨的扶貧政策。”
村婦女主任鐘麗眉開心地說,赤溪村的發展變化,與總書記的關心、鼓勵分不開。2003年,她從霞浦嫁到當年貧窮的赤溪,每次回娘家,都覺得心里發虛,而現在,“越來越為赤溪感到自豪,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特別是團結帶領女同胞,跟上赤溪加快發展的步伐,為赤溪全面消除貧困作出自己的貢獻。”
與鄉親們一道分享感動的還有退休干部王紹據。32年前,作為基層通訊員的他給人民日報編輯部寫信,反映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貧困狀況,引起全國關注。在連線現場,他激動地對總書記說:“今天能夠在視頻里與您見面,心情特別激動。回想起您在寧德工作的日日夜夜,我們大家記憶猶新,情景歷歷在目。鄉親們熱切盼望您回寧德走走,到赤溪看看。”
“半年多來,我見證了赤溪村的快速發展。”作為大學生村官,孔永輝為能夠在“扶貧第一村”工作感到特別幸運。2015年7月,他從福建師范大學物理與能源學院畢業后,被選派到赤溪村任主任助理,主要負責村民來訪接待,幫助村民申報危房改造、自然災害補助和貧困戶建檔立卡等工作。孔永輝表示,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既是座右銘,更是勵志書。“我將努力發揮自身優勢,為脫貧攻堅奉獻青春、貢獻智慧,在生態富民道路上邁開鏗鏘腳步。”
“下一步在哪些方面發力呢?”對于記者拋出的問題,孔永輝脫口說出了答案。“利用知識信息特長,在網絡信息化建設基礎上,鋪設‘生態赤溪’微信平臺,實現全村乃至周邊景區的智能化管理,將所有旅游企業、農家樂、民宿、特產店整體打包宣傳、運營和管理,并吸引社會資本,開發旅游產業。”